如何排除宝宝脑瘫的可能(如何排除宝宝脑瘫的可能原因)

脑瘫,全称为脑性瘫痪,是指由于出生前、出生时或出生后早期因各种原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脑瘫患儿往往存在运动障碍、姿势异常、智力低下等问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早期筛查和排除宝宝脑瘫的可能性至关重要。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排除宝宝脑瘫的可能。

一、了解脑瘫

1. 脑瘫的定义及病因

脑瘫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脑损伤,使大脑发育受到影响,从而引起运动障碍、姿势异常、智力低下等症状。脑瘫的病因包括遗传、感染、缺氧、早产、难产等。

2. 脑瘫的临床表现

脑瘫患儿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运动障碍:表现为肌张力异常、姿势异常、运动发育迟缓等。

(2)姿势异常:如头部后仰、四肢僵硬、身体弯曲等。

(3)智力低下:表现为认知、语言、情感等方面的发育迟缓。

二、早期筛查

1. 出生后1周内

在宝宝出生后1周内,医护人员会对新生儿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系统的检查。通过观察宝宝的运动、姿势、反应等方面,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脑瘫的迹象。

2. 出生后1个月内

在宝宝出生后1个月内,家长应密切关注宝宝的运动发育情况。如果发现宝宝有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1)运动发育迟缓:如3个月还不能抬头、6个月还不能翻身、9个月还不能坐等。

(2)姿势异常:如头部后仰、四肢僵硬、身体弯曲等。

(3)反应迟钝:如对声音、光线等刺激无反应。

3. 出生后3个月至6个月

在这个阶段,家长和医生会通过以下方法对宝宝进行脑瘫筛查:

(1)运动发育评估:观察宝宝的运动发育情况,如爬行、站立、行走等。

(2)姿势评估:观察宝宝的姿势是否异常,如头部后仰、四肢僵硬等。

(3)智力评估:通过语言、认知、情感等方面的测试,评估宝宝的智力发育情况。

三、排除脑瘫的方法

1. 医学检查

通过医学检查,如脑电图、磁共振成像(MRI)、肌电图等,可以明确宝宝是否存在脑部损伤,从而排除脑瘫的可能性。

2. 家庭护理

(1)早期干预:对于有脑瘫风险的宝宝,家长应尽早进行早期干预,如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

(2)科学喂养:保证宝宝的营养摄入,促进大脑发育。

(3)情感关爱:给予宝宝充分的关爱,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

脑瘫是一种严重影响宝宝健康的疾病,早期筛查和排除脑瘫的可能性至关重要。家长和医生应共同努力,关注宝宝的运动、姿势、智力等方面,通过医学检查和家庭护理,降低脑瘫的发生率,为宝宝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 儿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

[2] 李兰娟,陈兰英. 儿童脑瘫康复手册[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3] 张志伟,张晓峰. 儿童脑瘫早期诊断与干预[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7.

怎样可以排除宝宝是脑瘫

1.运动障碍——自我运动控制能力差,不会抓东西.不会说话.不会行走.不会翻身.不会做起.不会站力.不会正常咀嚼和吞咽。

2.姿势障碍——各种姿势异常和姿势稳定性差.3个月仍不能头部竖直.手握拳不易掰开.腿不易伸直。

3.智力障碍——智力正常约1/4 智力轻中度低下约站1/2 重度智力低下约1/4。

4.语言障碍——语言表达困难,发音不清或口吃.严重则不会说话。

5.视听觉障碍——内斜视及对声音的节奏辨别困难最多见。

6.生长发育障碍——矮小.

7.牙齿发育障碍——质地疏松易折.

8.情绪行为障碍——固执.任性.易怒.孤僻.情绪波动大.有时出现强迫.自伤.侵袭行为。

9.40%—50%脑瘫患儿会诱发癫痫.尤其是智力重度低下的患儿.

怎么排除宝宝是脑瘫

怎样早期发现孩子患有小儿脑瘫?

1、新生儿期

新生儿期是指出生28天以内的婴儿。小儿脑瘫在新生儿期一般没有明显表现,不容易被发现。但如果父母注意观察,有些迹象还是可早期发现的。

正常新生儿能力:

★觉醒状态时能注视物体,并追随物体移动方向,尤对颜色鲜艳的物体更容易表现出兴趣。

★对光较敏感,遇到强光刺激会闭眼。听力很好,如在耳边轻声呼唤会把头转向发声方向,有时还会用眼去寻找声源。

★触觉很灵敏,尤其是眼、口周、手掌、足底等部位,触之即有反应,会出现眨眼、张口、缩回手足等动作。

★虽然运动多属无意识和不协调,但很爱动,近满月的新生儿被抱起时,头可维持极短时间直立位,如把手指或玩具放入手掌心会抓得很紧,不轻易松手。

★出生后即有与环境互动、与成人互动的能力,会追随大人说话或微笑,会用哭叫唤起大人的注意。

脑瘫新生儿表现:

*脑瘫患儿上述行为能力明显缺欠,好像对周围一切都没有兴趣,反应性很差,动作明显减少,就连吸吮能力都很差,经常出现呛奶。

*如果请医生检查,还会发现觅食反射、握持反射、拥抱反射等一些先天性反射减弱,或根本不出现。

2、婴儿期

婴儿期是指从出生28天到1周岁的孩子。一般到了婴儿期,随着小儿生长发育速度加快,脑瘫的许多症状陆续表现出来。首先,最容易发现的是运动发育落后,同时还会出现一些异常姿势或动作,有的孩子出现智力发育落后等表现。民间有这样一个顺口溜,叫做“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这是对婴儿时期运动行为发育规律的粗略概括。

正常婴儿能力:

★1-2个月时,仰卧会用脚踢东西,抱起时试图把头维持直立,递玩具时可无意识的抓握片刻。

★3-4个月时,俯卧能较稳抬起头,会用双肘支撑上身,头可随意转动,还可翻身,抱着立起时两腿已能支撑身体。

★5-6个月时,仰卧位会常抬起头和腿,可自如翻身,俯卧时有想爬迹象。能用双手支撑着坐一会儿,扶立时双下肢可负重,高兴起来就会上下跳动不已,会主动抓取自己想要的东西。

★7-8个月时,自己用手支撑胸腹使上身离开床面,可在原地转动身体,会用双上肢向前爬。可独立坐很久,从坐位躺下,还可扶栏杆站立,由站立位坐下。

★9-10个月时,可灵活向前、向后爬,能扶床栏杆站立很稳,并能推车行走,用拇指和食指对捏拿东西。

★11-12个月时,可独立站立、行走,会弯腰拾地上东西,能用手捏起硬币、花生米等小物品,会把手中玩具递给别人。

脑瘫婴儿表现:

*脑瘫婴儿运动发育落后,不能达到上述相应月龄孩子具备的能力。

*肌张力及姿势异常,如大腿外展困难、膝部屈曲不易伸直、竖立抱起时双腿伸直内收、两腿交叉呈剪刀状、上肢肘腕关节屈曲及手经常握拳而拇指内收。

*主动运动少,5个月后仍不能主动伸手抓取自己喜欢的东西,或总用一只手去抓取。

*出现异常反射,即一些原始反射延迟消失,而正常保护性反射减弱或不出现,还可能出现一些病理反射。

3、幼儿期

幼儿期指1-3周岁的孩子。这一时期的孩子已具备许多行为能力,如有异常很容易被发现。所以,小儿脑瘫症状在幼儿期较为明显,容易作出诊断。

正常幼儿能力:

★1岁时会走路,手指也很灵活,会用拇指和食指对捏拿取小东西,能说简单单词。

★1岁半时能自己蹲着玩,会扔皮球,会爬台阶,可在地上跳跃,会自己进食和用杯子喝水。

★2岁时能用双脚跳,可以跑得很稳,手的动作也很准确,能完成简单的动作,能用简单句子表达自己的愿望。

★3岁时能跑能跳,会骑小三轮车,会自己吃饭穿衣,会说歌谣会唱歌。

脑瘫幼儿表现:

出现肢体运动障碍,不会走路或走路姿势异常,如脚尖着地、剪刀步态、跛行、不能下蹲等,手的运动不灵活,不能用手取物或者总用一只手去拿东西;

*出现智力落后、语言发育落后或语言障碍,或有视力异常、听力减退等。

*出现认知和行为异常,表现为兴奋多动或孤独脆弱等。

*有的脑瘫患儿出现手足徐动、共济失调、肌张力低下及强直、震颤等。

怎样排除宝宝是脑瘫

怎样早期发现孩子患有小儿脑瘫?

1、新生儿期

新生儿期是指出生28天以内的婴儿。小儿脑瘫在新生儿期一般没有明显表现,不容易被发现。但如果父母注意观察,有些迹象还是可早期发现的。

正常新生儿能力:

★觉醒状态时能注视物体,并追随物体移动方向,尤对颜色鲜艳的物体更容易表现出兴趣。

★对光较敏感,遇到强光刺激会闭眼。听力很好,如在耳边轻声呼唤会把头转向发声方向,有时还会用眼去寻找声源。

★触觉很灵敏,尤其是眼、口周、手掌、足底等部位,触之即有反应,会出现眨眼、张口、缩回手足等动作。

★虽然运动多属无意识和不协调,但很爱动,近满月的新生儿被抱起时,头可维持极短时间直立位,如把手指或玩具放入手掌心会抓得很紧,不轻易松手。

★出生后即有与环境互动、与成人互动的能力,会追随大人说话或微笑,会用哭叫唤起大人的注意。

脑瘫新生儿表现:

*脑瘫患儿上述行为能力明显缺欠,好像对周围一切都没有兴趣,反应性很差,动作明显减少,就连吸吮能力都很差,经常出现呛奶。

*如果请医生检查,还会发现觅食反射、握持反射、拥抱反射等一些先天性反射减弱,或根本不出现。

2、婴儿期

婴儿期是指从出生28天到1周岁的孩子。一般到了婴儿期,随着小儿生长发育速度加快,脑瘫的许多症状陆续表现出来。首先,最容易发现的是运动发育落后,同时还会出现一些异常姿势或动作,有的孩子出现智力发育落后等表现。民间有这样一个顺口溜,叫做“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这是对婴儿时期运动行为发育规律的粗略概括。

正常婴儿能力:

★1-2个月时,仰卧会用脚踢东西,抱起时试图把头维持直立,递玩具时可无意识的抓握片刻。

★3-4个月时,俯卧能较稳抬起头,会用双肘支撑上身,头可随意转动,还可翻身,抱着立起时两腿已能支撑身体。

★5-6个月时,仰卧位会常抬起头和腿,可自如翻身,俯卧时有想爬迹象。能用双手支撑着坐一会儿,扶立时双下肢可负重,高兴起来就会上下跳动不已,会主动抓取自己想要的东西。

★7-8个月时,自己用手支撑胸腹使上身离开床面,可在原地转动身体,会用双上肢向前爬。可独立坐很久,从坐位躺下,还可扶栏杆站立,由站立位坐下。

★9-10个月时,可灵活向前、向后爬,能扶床栏杆站立很稳,并能推车行走,用拇指和食指对捏拿东西。

★11-12个月时,可独立站立、行走,会弯腰拾地上东西,能用手捏起硬币、花生米等小物品,会把手中玩具递给别人。

脑瘫婴儿表现:

*脑瘫婴儿运动发育落后,不能达到上述相应月龄孩子具备的能力。

*肌张力及姿势异常,如大腿外展困难、膝部屈曲不易伸直、竖立抱起时双腿伸直内收、两腿交叉呈剪刀状、上肢肘腕关节屈曲及手经常握拳而拇指内收。

*主动运动少,5个月后仍不能主动伸手抓取自己喜欢的东西,或总用一只手去抓取。

*出现异常反射,即一些原始反射延迟消失,而正常保护性反射减弱或不出现,还可能出现一些病理反射。

3、幼儿期

幼儿期指1-3周岁的孩子。这一时期的孩子已具备许多行为能力,如有异常很容易被发现。所以,小儿脑瘫症状在幼儿期较为明显,容易作出诊断。

正常幼儿能力:

★1岁时会走路,手指也很灵活,会用拇指和食指对捏拿取小东西,能说简单单词。

★1岁半时能自己蹲着玩,会扔皮球,会爬台阶,可在地上跳跃,会自己进食和用杯子喝水。

★2岁时能用双脚跳,可以跑得很稳,手的动作也很准确,能完成简单的动作,能用简单句子表达自己的愿望。

★3岁时能跑能跳,会骑小三轮车,会自己吃饭穿衣,会说歌谣会唱歌。

脑瘫幼儿表现:

出现肢体运动障碍,不会走路或走路姿势异常,如脚尖着地、剪刀步态、跛行、不能下蹲等,手的运动不灵活,不能用手取物或者总用一只手去拿东西;

*出现智力落后、语言发育落后或语言障碍,或有视力异常、听力减退等。

*出现认知和行为异常,表现为兴奋多动或孤独脆弱等。

*有的脑瘫患儿出现手足徐动、共济失调、肌张力低下及强直、震颤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

    本文地址:https://www.shdoqs.com:443/yuer/40093.html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