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了还尿床怎么治疗(尿床怎么才能治好儿童13岁)

尿床,即遗尿症,是儿童常见的睡眠障碍之一。据统计,我国儿童尿床的发生率约为15%,其中约1%的儿童尿床问题会持续到12岁甚至更晚。对于12岁的儿童来说,尿床不仅影响身心健康,还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诸多困扰。本文将围绕12岁儿童尿床的治疗策略,为大家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了解尿床的原因

1.生理原因: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尚未完善,导致膀胱控制能力较弱,容易发生尿床。

2.心理原因:家庭环境、父母教育方式、学校压力等因素,可能使儿童产生心理负担,进而引发尿床。

3.遗传因素:研究表明,尿床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4.其他原因:如睡眠呼吸暂停、便秘、过敏等。

二、治疗策略

1.生活方式调整

(1)规律作息:保证儿童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过度劳累。

(2)饮食调整:减少摄入刺激性食物,如咖啡、巧克力等。

(3)适量运动:增强体质,提高膀胱控制能力。

2.心理干预

(1)家庭支持:父母应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理解,避免歧视和嘲笑。

(2)心理咨询:针对心理因素导致的尿床,可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3.药物治疗

(1)抗利尿激素:如去氨加压素等,通过调节体内水分代谢,减少夜间尿量。

(2)膀胱功能调节药:如奥昔布宁等,提高膀胱控制能力。

4.中医治疗

(1)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神经功能,改善尿床症状。

(2)中草药:如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等,调和阴阳,固肾涩精。

5.尿垫训练

(1)定时起床:培养孩子定时起床排尿的习惯。

(2)尿垫使用:在夜间使用尿垫,减轻心理负担。

三、预防措施

1.家庭教育:父母应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2.学校教育:加强学校对尿床问题的关注,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3.社会关爱:关注尿床儿童的生活,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尿床问题对12岁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通过科学的治疗策略,多数儿童可以逐渐摆脱尿床的困扰。家长和教师应关注儿童的心理需求,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法,助力孩子健康成长。在此,祝愿所有尿床儿童早日康复,迎接美好的未来!

12岁了还尿床怎么治疗

尿床这种现象一般都是发生在小孩子身上,因为她们的反射弧还没有及时形成,大脑来不及做出反应,可是当到了一定的年纪还出现尿床的情况就属于异常了,这时就需要寻找措施治疗了,那么你知道12岁了还尿床怎么治疗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问题的答案吧。

12岁了还尿床怎么治疗

十二岁的儿童仍然尿床,可能存在有遗尿症的这种疾病。遗尿症是泌尿外科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临床上根据病因不同,可以分为原发性遗尿症和继发性遗尿症。原发性遗尿症跟精神心理因素以及遗传有关系,还可能是由于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善所造成。继发性遗尿症常继发于尿路的疾病,比如存在有急性尿路感染,或者存在有尿崩症等,造成孩子夜间尿床。需要去泌尿外科就诊,做相关的检查来明确是继发性的原因还是原发性的遗尿。对于继发性的遗尿症解除病因以后,尿床的症状就会好转。如果是原发性的遗尿症,需要进行长期的治疗,可以养成良好的习惯,设立闹钟,夜间起床排尿。另外,要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必要时可以口服药物进行治疗。

如果说孩子只是偶尔一次的尿床,那么没有什么关系,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如果说12岁的小孩还是频繁的尿床,那就需要去医院进一步检查,看看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需要做尿常规和泌尿系统的彩超来看看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然后再根据检查结果对症治疗。如果频繁尿床,得去医院做骨盆平片检查,确诊是否有先天腰骶椎裂,如果是这个病导致,得检查脊柱核磁共振扫描,确诊是否有马尾粘连,如果有需要手术治疗。如果没有这个疾病,得检查泌尿系ctu确诊,是否有泌尿系先天畸形导致的尿床,如果是,尽快手术。如果这些检查都是正常,口服缩泉丸缓解症状。

12岁尿床看什么科

一般来说对于十二岁还尿床的患者来说,考虑到可能是自身的神经系统出现了功能障碍或紊乱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及时到正规医院的神经科进行就诊。首先我们考虑到患者在年龄比较小的时候,出现尿床是相对较为正常,到了十二岁以后出现尿床的情况,可能是自身神经系统出现了一些障碍的情况。

建议患者可以及时到正规医院的神经科就诊,通过一系列的正规检查,能够明确患者自身的病因,对于患者自身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其次,对于患者自身来说,也可以考虑到正规医院的泌尿科进行就诊,通过一系列的正规检查,也可以对患者自身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十二岁还出现尿床的情况,建议患者在出现不适症状时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就医。

孩子今年12岁了还尿床怎么治疗

临床上把三岁以上的孩子夜间不自主的排尿称为遗尿症,俗称尿床,也就是说过了三岁还尿床就属于病态。长期发病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尤其对成年后的性格形成不利,再此特别提醒,尿床应早治疗。

尿床的病因从中医上讲,多由肾虚引起,其临床表现为:1、睡的较沉,不易唤醒,叫醒后也是糊里糊涂。2、小便次数多,但尿量不多。3、睡觉姿势多是爬式或蜷式。4、平时易出汗,尤其夜间易盗汗。5、冬天或阴雨天较重,严重的病人不叫每晚都尿床,西医讲尿床多与遗传和大脑皮层排尿中枢神经迟钝有关。

遗尿症只有从补肾健脑,调理脾胃,促进膀胱功能恢复,疏通营养神经入手全面调理身体,缺一不可,只有全面综合治疗,俗话说的好:肾能充盈,百病不生。中药能够迅速补充肾脏,使肾阳充盈,坚固先天之本,从而温热膀胱,协调泌尿中枢,从根本上减少遗尿次数。闫氏益智醒三步疗法,有效治疗遗尿症,二十多年临床验证。

此外遗尿患者在以后生活上要注意保暖,不要多吃冰冷的瓜果和冰冻的饮料,引起重视,积极科学的治疗才能够彻底治愈。

运城胜利中医遗尿症专科医院

我儿子12岁了还尿床,有什么好办法治疗

孩子5-6岁以后还经常性尿床,如每周二次以上并持续达6个月,医学上就称为“遗尿症”。

如果是疾病因素引起的,先治疗疾病。排除了疾病因素,是由于不良生活习惯造成的遗尿,可以通过耐心的教育,解释和劝慰来纠正。首先要帮助孩子了解遗尿症是暂时的功能失调,消除精神负担,配合治疗是可以治愈的。

1、为避免孩子夜间熟睡后不易醒,白天应注意不要过度疲劳,中午最好安排一个小时的睡眠时间。

2、晚饭菜中少放盐,少喝水,少喝汤。

3、睡觉前制止孩子过度兴奋,要孩子养成睡觉之前排空小便再上床的习惯。

4、父母要培养孩子自觉起床小便的习惯。入睡前提醒孩子自我默述“今晚x点起来小便”,父母还可以在孩子经常遗尿的钟点到来之前叫醒他,让他在清醒状态下小便。

5、训练孩子白天憋尿也可作为一种方法,每当出现尿意时主动控制暂不排尿,开始可推迟几分钟,逐渐延长时间。

在治疗过程中,对孩子时常鼓励能加强他们的信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哪一天没有尿床,就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可以增加孩子参与治疗的积极性。另外。父母千万不要责怪,惩罚孩子。

对于各种功能性遗尿患儿,尿床治疗中医将之分为肾气不足型、脾肺气虚型、肝经湿热型、心肾不交型。

1、肾气不足的小儿遗尿,每晚可多次尿床,尿清长味不大,平时在天气寒冷时,小便次数多,面色苍白,缺少光泽,神疲乏力,四肢发凉、怕冷,或下肢无力,智力较同龄儿童稍差,舌质淡苔白滑等证。治疗要温补肾阳,中药可用:益智仁,补骨脂,茯苓,山萸,菟丝子,五味子,桑螵蛸,肉桂等.其具体配方炮制依人而异。

2、若小儿除遗尿外,兼见一些肺脾气虚证,如少气懒言,神疲乏力,面色萎黄,食欲不振,大便不成形,稍动就出汗,舌淡苔薄白等证,则应补益脾肺以固涩小便,方药可用:党参,黄芪,白术,益智仁,白果,柴胡,山药,乌药,鸡内金,芡实,其具体配方炮制依人而异。

3、肝经湿热型的症状主要为:夜间遗尿,其尿量不多,但味腥臊,尿色较黄,兼见性情急躁易怒,面赤唇红,口渴好喝水,舌红苔黄等。治疗应该泻肝清热,中药可用:

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柴胡,白果,甘草其具体配方炮制依人而异。

食疗可选猪膀胱1个,益智仁(或薏米,或糯米,或莲子)。将猪膀胱切开洗净,装入上述任何一种药,放锅内炖熟后服食。每天1次,连服5~6天。简单的方法还可取益智仁,醋炒研细末,分3次开水冲服,连服6~7天。

4、心肾不交型表现为梦中遗尿,睡眠不安,烦躁叫扰,白天多动少静,或手足心发热,形体消瘦,舌尖红有刺苔薄,应清心滋肾,方药可用:生地,竹叶,木通,黄连,肉桂,甘草,黄精,玉竹,桑螵蛸,益智仁等,遗尿的小儿夜间一般多不能自醒,因此,中药方剂中一般可适当加清心醒神之品,如莲心、麻黄、菖蒲、远志等药.。

心理治疗

一、要求孩子定时睡觉(一般晚上9点)

少喝水;孩子睡前(一般从晚饭后开始)不要喝水、喝饮料和吃水果。目的在于减少入睡以后膀胱内贮存的尿量。

别兴奋;孩子睡觉前,家长不要逗引孩子,不要让孩子看惊险的电影或电视,也不要给孩子讲会使他“激动”的故事。因为睡前过于兴奋,孩子就会睡得很深,容易尿床。

二、要求定时叫醒孩子(一般晚上11点)

开闹钟;临睡前妈妈把闹钟开到11点,放在孩子的耳朵边上。一般在最初的一两个月里,闹钟是叫不醒孩子的,仍要妈妈去叫醒孩子。大约经过三个月左右,闹钟就有可能把孩子叫醒。为什么闹钟要开到11点呢?因为绝大多数尿床的孩子首次尿床时间是在入睡后的最初3小时以内。所以家长要提前1小时(11点)唤醒孩子。

要醒透;在闹钟响了以后,家长不仅要叫醒孩子,而且一定要使孩子醒透,因为孩子晚上醒得不“透”,往往小便就会尿不干净,后半夜就容易尿床。

三、让孩子上厕所小便

在孩子入睡前,一定要求孩子上厕所小便。家长不要在床边放痰盂,让孩子把小便尿在痰盂里。因为上厕所小便可以使孩子建立“到厕所去小便”的条件反射。小便完以后,要求孩子用力屏一下,目的在于比较彻底地排空小便。

不管天气有多冷,都要要求孩子去厕所小便。因为上厕所去,一方面可以让孩子从床边走到厕所,有助于他醒得“更透”一些,另一方面有助于使孩子建立相应的条件反射。

父母陪伴;一定要求母亲或父亲陪伴孩子一起去厕所,目的在于了解孩子小便的情况:是否尿了?尿得是否干净?还能督促孩子把小便排干净。

父母先尿,孩子后尿;到了厕所以后,要求母亲或父亲先小便。目的在于让孩子听到父母的小便声音后,诱导孩子小便,有利于孩子尿得干净些。

一般来说,经过上述“家庭心理治疗”,大约3-6个月以后,大多数遗尿儿童不会再尿床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

    本文地址:https://www.shdoqs.com:443/yuer/39617.html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