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疫苗自1982年问世以来,为全球亿万乙肝患者带来了希望。而hib疫苗作为乙肝疫苗的重要补充,也在我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本文将围绕hib疫苗的诞生、发展及其在我国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hib疫苗的诞生
1. 乙肝病毒的发现
乙肝病毒(HBV)是乙型肝炎的病原体,最早由美国医生Barry Marshall和J. Robin Warren在1980年发现。这一发现为乙肝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 乙肝疫苗的研发
1981年,美国科学家Maurice Hilleman成功研制出第一代乙肝疫苗——基因工程乙肝疫苗。随后,我国科学家在借鉴国外研究的基础上,成功研发出国产乙肝疫苗。
3. Hib疫苗的诞生
Hib疫苗,即乙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主要针对乙型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感染。我国于1992年成功研制出Hib疫苗,为预防乙型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hib疫苗的发展
1. 疫苗接种策略的完善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推广Hib疫苗接种,经过多年的实践,逐步形成了以新生儿和婴幼儿为主的疫苗接种策略。我国还不断完善疫苗接种程序,提高疫苗接种覆盖率。
2. 疫苗生产工艺的进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Hib疫苗的生产工艺也得到不断改进。目前,我国已具备自主生产Hib疫苗的能力,为全球疫苗供应提供了有力支持。
3. 疫苗应用范围的拓展
Hib疫苗的应用范围逐渐拓展,不仅用于预防乙型流感嗜血杆菌感染,还用于预防肺炎、脑膜炎等疾病。Hib疫苗与其他疫苗的联合使用,进一步提高了疫苗接种效果。
三、hib疫苗在我国的应用
1. 预防乙型流感嗜血杆菌感染
Hib疫苗是我国预防乙型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的重要手段。自1992年Hib疫苗在我国推广应用以来,乙型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病例逐年下降,为我国儿童健康作出了巨大贡献。
2. 降低儿童发病率
据统计,我国Hib疫苗接种覆盖率已达90%以上,有效降低了儿童乙型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率。Hib疫苗的应用也降低了肺炎、脑膜炎等疾病的发病率。
3. 提高疫苗接种率
Hib疫苗的广泛应用,使得我国儿童疫苗接种率不断提高。这为我国儿童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全球疫苗接种事业作出了贡献。
Hib疫苗的诞生与发展,为我国儿童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今后的发展中,我国将继续加强疫苗研发、生产和应用,为全球疫苗接种事业贡献力量。我们也应关注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及性,让更多儿童受益于这一科技成果。
Hib疫苗共接种几针接种时间
Hib疫苗共接种四针,没有具体的时间。
1、2-14月龄的婴儿最好在2月龄时接种第一针(0.5mL)疫苗。
2、间隔2个月后(或此后尽早)接种第二针(0.5mL)疫苗。
3、加强免疫接种在12月龄前已完成两针基础免疫接种的婴幼儿,应在12-15月龄期间再加强免疫接种一针(0.5mL),加强免疫与基础免疫第二针之间的间隔不得少于2个月。
4、15月龄或更大月龄幼儿只须接种一针本疫苗。
供肌肉注射使用,勿静脉注射。经肌肉注射0.5mL,首选接种部位为大腿前外侧或上臂外侧。
非口服(肠道外用)制剂在使用前应肉眼检查有无异物颗粒和变色,接种时要特别小心,务必不要将本疫苗注射到血管里。
每个接种对象应分别使用不同的无菌注射器和针头,以防止接种对象之间互相传染乙型肝炎或其它传染性疾病。本疫苗即开即用,不需要溶解或稀释。疫苗在使用前应充分摇匀,以维持疫苗的混悬状态。
扩展资料
对疫苗任何成分或稀释剂过敏者禁用。恶性肿瘤患者,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或存在其它免疫功能缺陷者,若接种本疫苗,可能无法获得应有的免疫保护效果。接种本疫苗后若出现过敏反应,应迅速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包括使用肾上腺素。
与其它疫苗一样,接种本疫苗后不可能立即诱导机体产生达到保护作用水平的抗体,并不是100%的接种对象都能产生具有保护性的抗体反应。
与b型流感嗜血杆菌多糖疫苗及另一种b型流感嗜血杆菌所报道的情况类似,接种本疫苗一周内,在诱导机体产生针对细菌的保护性效应前,仍可能出现b型流感嗜血杆菌致病。尚无充分证据表明自然接触b型流感嗜血杆菌后迅速接种本疫苗是否能阻止发病。
任何急性感染或发热性疾病期间,应暂缓接种本疫苗,除非医师认为不接种疫苗会导致更严重的危险。接种液体b型流感嗜血杆菌偶联疫苗后,会产生针对载体蛋白(脑膜炎球菌)的免疫原发性应答,但此反应的临床意义尚不清楚。
妊娠本疫苗尚未进行动物生殖毒性试验。儿童接种尚未在不足2月龄婴儿和5岁及5岁以上儿童中进行本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试验。建议6岁及6岁以上个体不要接种本疫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HIB疫苗
hib疫苗要打几针
1 什么是hib疫苗
Hib疫苗,即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不属于国家计划内的疫苗,需要自费进行注射。虽然不强制性要求每一个人都要打,但从实际免疫防御意义上看是很有打的必要的。
2 Hib疫苗的作用
Hib疫苗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接种后可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可诱发机体产生有效的保护性杀菌抗体。hib疫苗是能够预防婴幼儿受b型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最有效的方法,hib疫苗药理是能诱导机体产生抗b型流感嗜血杆菌荚膜多糖抗体,保障宝宝免受hib病菌侵袭,从而更好保障了健康安全。
3 什么时候打hib疫苗
hib疫苗是计划外的疫苗,家长可以秉承自愿原则进行该疫苗的接种,而具体什么时候打最好,这主要以宝宝的年龄段进行划分。hib病菌感染人群主要是2个月-5岁的婴幼儿,其高发年龄段是4-18个月月龄的宝宝。因此,如果要注射,最好是在1岁前接种该疫苗。
4 Hib疫苗要打几针
一般情况下,hib疫苗的注射这个疗程总共要打3针,但目前一般推荐的是“三针加一针”的标准流程:
1、如果2-6月龄接种3针,两针之间隔1-2月在18月龄加强一针。
2、如果2-6月龄漏种,则应在6~12月龄内接种2针,两针间隔1-2月。
3、如果1岁前漏种,则在1-5岁之间接种1针,可起到良好的保护效果。
什么是HIB疫苗
分类: 医疗/疾病 >> 药品
问题描述:
什么是HIB疫苗,起什么作用?
解析:
Hib的意思是侵袭性b型流感嗜血杆菌
使用Hib疫苗是控制Hib侵袭性疾病的有效措施
Hib疫苗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接种后可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可诱发机体产生有效的保护性杀菌抗体。有研究证实,超过95%的婴儿在基础免疫的第2或第3针后就达到保护性抗体水平,临床效果估计达95%~100%。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在83%完成了疫苗接种的人群中,疫苗对Hib侵袭性疾病和Hib肺炎的有效保护率分别为94.7%和100%。Takala调查未接种儿童的Hib携带率为3.5%,在接种儿童中为0(P<0.001)。
我国接种Hib疫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 Hib侵袭性疾病的危害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Hib已成为我国儿童呼吸道的首位致病菌,主要引起下呼吸道感染,以肺炎为主,2岁以下幼儿感染率较高。
2. Hib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
我国是严重滥用抗生素的国家之一,Hib对许多抗生素产生耐药。有人对105株流感嗜血杆菌在8种药物中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有5种药物对Hib产生耐药,其中对红霉素产生耐药的占85.71%、氨苄青霉素为79.09%、头孢他啶为79.03%、链霉素为78.09%、青霉素为70.48%,因耐药性的不断增加,抗生素对Hib感染治疗的有效性不断下降。
3. 我国人群抗Hib PRP抗体水平很低
目前,一般认为人体血清抗-PRP(磷酸多聚核糖基核糖醇)抗体浓度达到0.15 μg/ml可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根据对我国部分地区的调查显示,我国健康人群中Hib PRP<0.15 μg/ml占77.4%,其中2岁以下儿童Hib PRP<0.15 μg/ml为85.6%,表明我国2岁以下儿童多数对Hib感染没有抵抗力,是Hib疾病的易感者。
4. 在我国使用Hib疫苗安全、有效
河北省对48名6~12月龄健康婴儿接种PRP-T,初免2针,间隔1个月,免疫后1个月抗体水平明显升高100%,接种者抗体含量>0.15 μg/ml,几何平均滴度(GMT)由免疫前0.078 μg/ml升高到18.56 μg/ml。第2针免疫后1个月,80.9%的接种者抗体水平≥l0 μg/ml,GMT为2.52 μg/ml。不到5%的疫苗接种婴儿体温超过38.3℃并出现局部红肿、充血及疼痛,但在12~24小时内均可消退,与安慰剂的症状发生率相似。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