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发热怎么办怎么降温(小儿发热最快降温方法)

发热是小儿常见的症状,对于新手父母来说,面对宝宝发热往往会手忙脚乱。小儿发热怎么办?如何科学降温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一、小儿发热的原因

1. 感染性疾病:如感冒、肺炎、扁桃体炎等。

2. 非感染性疾病:如中暑、药物反应等。

3. 发热反应:如疫苗接种后发热等。

二、小儿发热的降温方法

1. 保持室内温度适宜:室内温度应控制在18℃-25℃之间,保持空气流通。

2. 调整衣物:宝宝发热时,应适当减少衣物,避免捂热。

3. 降温措施:

(1)温水擦浴:用温水擦拭宝宝的身体,特别是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有助于降温。

(2)冷敷:将冰袋或湿冷毛巾敷在宝宝的额头、颈部、腋窝等部位,有助于降温。

(3)药物降温: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热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但需注意用药剂量和频率。

4. 注意营养和水分补充:发热时,宝宝的新陈代谢加快,需补充足够的水分和营养。

三、如何判断小儿发热的程度

1. 体温: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标准,体温37.5℃-38℃为低热,38.1℃-39℃为中热,39.1℃以上为高热。

2. 症状: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食欲、睡眠等,如出现嗜睡、食欲不振、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四、发热的预防措施

1.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病毒。

2. 加强体质锻炼:增强宝宝抵抗力,预防感染。

3. 按时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感染性疾病的有效手段。

小儿发热是常见症状,家长需掌握科学的降温方法,关爱宝宝健康。如遇发热,请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在此,祝愿所有宝宝健康成长!

(注: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医嘱。)

小儿发烧怎么办 怎样退烧快

1 补充足够的水分

小儿发烧时,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多喝水。饮水可补充因发热而蒸发的水分,避免脱水。而饮水后出汗,水分的蒸发,又可以帮助退热。此外,排尿增多也可使部分热量由尿液带出,加速退热。所以,不停的喝水,也是退烧方式。

2 首选物理降温

如果小儿发烧温度在38.5℃以下时,不需要太过紧张,这时可以利用物理降温,往往退烧效果明显。

减少衣物或被子

小孩发烧时,需要散发热量才能够快速退热。因此,居室要开窗通气,解开颈部扣子,必要时应减少衣物或者被子,促进散热,不宜捂汗。如果发现小孩有出汗现象,应该及时为孩子擦去汗水。可让孩子喝些盐开水,已补充汗液中丢失的盐分。

温水擦浴

温水擦浴是通过蒸发和传导作用促进机体散热达到降温。方法是:将门窗关好,不可有对流风或直吹风,室温控制在24-26℃。准备一盆32-34℃的温水,水量以淹没躯干为宜,托起孩子,坐于盆中,给孩子洗个温水澡,时间以5-10分钟为宜,完毕后,快速擦干身体,穿好衣物,半小时后测量体温。也可直接用温湿毛巾擦拭孩子的头、腋下、四肢,促进散热。

头部冷湿敷

将毛巾放入普通冷水中浸湿,拧成半干,敷在患者的前额部或者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部位;最好准备两条毛巾,每3~5分钟更换一次;于冷湿敷后30分钟测量体温,当体温下降到38℃以下时,则停止使用。

酒精擦浴

酒精擦浴能使局部血管扩张,并利用酒精的蒸发作用带走热量,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做法是:用温水将酒精稀释到30%-50%,可用70%-95%酒精加温水(按1:1~1:2)配制,也可用白酒配制。用纱布蘸取酒精后,擦拭部位为:颈部、双腋下、肘窝、大腿根部等。半小时后测量体温。

注意:不要擦拭胸部、腹部、手心、脚心、耳垂等处,以免引起心率减慢及腹泻等不良反应;3个月以下的婴幼儿不宜使用此法。如孩子出现寒战、面色苍白、口唇青紫,应立即停止擦浴,盖上被子保暖,喝一些糖水。

3 退热贴

退热贴是近几年的新产品,退热贴的胶状物质中的水份汽化时可以将热量带走。其退热效果一般,并不像广告夸大的效果。在宝宝额头贴上一贴,宝宝头部会舒服一点,家长的心也会舒服一些。但也是有益无害。

4 合理运用退烧药

婴幼儿体温在38.5℃以上时就应及时应用退热药。但要注意用药剂量和有无禁忌症。家庭可选用非处方退热药口服,用药后往往大量出汗,要注意补充水分,多喝白开水,以免脱水。千万不要频繁、过量使用退热药。

孩子发烧怎么办

我就建议尽量不要用药物来降烧,因为这种方式就是降低孩子的免疫力,而是要想办法吃一些能够快速提升免疫力的食物和营养素,孩子就恢复得很快,而且免疫力会变得越来越好,不会反反复复,这是我们多年的经验。

发烧是身体的一种免疫反应,就是身体的免疫系统对抗细菌病毒的一种反应。身体把体温提高起来,为的就是控制细菌病毒的繁殖,这需要消耗身体很多的能量。发烧不超过39度都是低烧,不要随便用药降烧,只有体温升高到39.2度以上才能控制细菌病毒的繁殖,也才能好得快,即使体温升高超过39度,如果没有出现重症,都可以自己处理。只有出现重症才去找白大褂。

身体发烧可以吃一些能够快速提高免疫力的食物或者是营养素,和补充一些含有丰富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果蔬汁,比单一的等身体自愈更好,而且恢复的时间更快。可以吃以下的食物,有助于免疫力的提升。

1、吃一些容易消化吸收的高蛋白质食物,像酸牛奶,鲜牛奶,鸡蛋等等。蛋白质是制造抗体的主要成分,只有身体有充足的蛋白质,免疫力才提升得快。对于发烧后身体很虚弱的人,就要吃那种含有50多种营养成分的代餐奶昔,才能快速补充能量,恢复得也会更快。

2、吃一些含维生素C丰富的水果,比如猕猴桃,鲜枣,山楂,樱桃,草莓等。维生素C能够激活身体的免疫系统,提高免疫水平。如果身体的反应比较大,就要想办法额外的做维生素C的营养补充,每次500—1000毫克,两个小时用一次,我们已经运用了十多年了,效果很不错。同时也可以用蔬菜水果榨汁喝补充水分和矿物质,可以用胡萝卜,莴笋,柠檬,青瓜组合榨汁喝,每一个小时榨一杯喝。

3、用一些生姜,大蒜,葱头来煮水喝,也有助于提升免疫力。因为这些食物当中也含有很多提升免疫力的植物因子。也可以用这些食材加上鸡蛋做成蛋花汤来喝,有增加能量,祛寒散热的作用。

如果想做得更好一点,就直接全部补充能够快速提高免疫力的营养素,我们经常用到的就是蛋白质粉,多种营养素片,维生素C,松果菊。

小儿发烧在家如何正确护理

发烧本身不是一种疾病,引起发烧的原因主要是病毒、细菌等病毒入侵人体,人体为了为了抵抗并杀灭他们,采取的自我保护性质的措施——发烧,发烧是一种好现象,小儿发烧时如何护理?下面是我整理的护理发烧的宝宝的方法,欢迎阅读。

小儿发烧时如何护理

孩子一发烧,家长就最紧张了。发烧多数是反复发作的,因此,家庭护理显得相当重要。宝宝发烧时,首先要用物理方法降温,如果体温超过38.5 oC,才选用药物降温。在使用药物降温的同时,也要配合物理降温。

以下是我列举的各种家庭常用的物理降温方法:

1. 多喝温开水、青菜水和水果汁。给宝宝多喝水,补充体液,这是最基本的降温方法,而且非常有效实用,适合于所有发烧的宝宝。不要给宝宝喝冷的水,因为宝宝发烧时经常伴随有胃肠道症状和咳嗽,喝冷水会加重这些伴随症状。要给宝宝喝温水。2. 温水擦浴,即用温水毛巾擦拭全身。这是一种很好的降温方法,也适合所有发烧的宝宝。水的温度32~34 oC比较适宜,每次擦拭的时间10分钟以上。擦拭的重点部位在皮肤皱褶的地方,例如颈部、腋下、肘部、腹股沟处等

3. 温水浴:水温约比病儿体温低3~4oC,每次5~10分钟。很多家长认为宝宝发烧就不能洗澡,其实,恰恰相反,给宝宝洗个温水澡,可以帮宝宝降温。温水浴适合所有发烧的宝宝。

4. 低温室法:将病儿置于室温约为24oC的环境中,使体温缓慢下降。为使其皮肤与外界空气接触,以利降温,需少穿衣服。有条件者,可采用空调降低室温。这种方法适用于1个月以下的小婴儿,特别是夏天,只要把婴儿的衣服敞开,放在阴凉的地方,他的体温就会慢慢下降。如果宝宝发烧时伴随有畏寒、寒战,就不能使用低温室法。

5. 退热贴:退热贴是近几年的新产品,很流行,其实退热效果一般,并不像广告夸大的效果。在宝宝的额头贴上一贴,宝宝的头部会舒服一点,家长的心也会舒服一些。应该是有益无害吧。

6. 冰敷:这种方法的利弊目前还有很多争议。我认为冰敷弊大于利,因为冰敷可能会引起宝宝皮肤的毛细血管收缩,阻碍散热,体温会更高,特别是伴随有畏寒、寒战,更不能用冰敷。

7. 酒精擦浴:婴儿的皮肤很薄,酒精渗透性很强,可能通过皮肤吸收入血的。而且酒精擦浴也会刺激皮肤,引起毛细血管收缩,阻碍散热,体温会更高。这种方法已经被摒弃了。

如果经过物理降温处理,宝宝的体温还是超过38.5 oC,此时就要选用药物退烧。

冰敷、酒精擦拭已经被屏弃,肌注退烧针会损伤臀大肌,影响臀大肌的发育,很多医生也不太主张。因此无论家庭还是医院,口服退烧药都是最好的降温法。

高效安全的退烧药有美林(布洛分)混悬液,每瓶100毫升美林(布洛分)混悬滴剂,每瓶15毫升泰诺林口服溶液,每瓶100毫升泰诺林混悬滴剂,每瓶15毫升美林和泰诺林退烧效果很好,退烧过程比较温和,口服美林后20分钟开始起效,一小时达到高峰,退烧作用持续4小时,而且橙汁味,口感好。

如何护理发烧的宝宝

物理降温

发现宝贝发烧后,妈咪首先要做的,不是急急忙忙带着宝贝往医院赶,不是立即给宝贝用退热药,更不是要求医生给宝贝挂吊瓶、用抗生素,而是要尽快帮助宝贝物理降温。

1、多饮食、多排尿,给宝贝穿宽松轻薄的衣服,增加皮肤散热机会

感冒后多喝水、多休息都是最简单、最有效的应对措施。多饮水、多排尿,最好是少量多次饮用白开水。如果宝贝不爱喝白开水,这时也可给予宝贝爱喝的果汁、汤汁甚至饮料等,只要能帮助宝贝补充更多液体,多多排尿,就有助于降温和排出体内毒素。

有的妈咪认为宝贝发烧是受了凉,为了帮助宝贝发汗,就给宝贝穿上一层又一层的小衣服,小宝贝的脸被憋得通红,捂得太多太厚,不利于皮肤散热。

如果外界环境已经较高了,有可能会导致宝贝持续高热甚至危及生命。

2、头部冷湿敷或使用退热贴

可用冷水浸湿毛巾后,稍挤压不滴水即可,折叠到宝贝额头的大小,置于前额,5分钟左右视毛巾温度更换。退热贴是从国外传入我国的新型物理降温产品,目前妈咪可以买到的品牌很多,效果相似,可视宝贝接受情况使用。

3、头部冰枕或冰袋冷敷

有专为婴幼儿设计的小儿头部冰枕或冰袋,内含特殊凝胶,使用前放入冰箱中冷藏,取出后可持续保持较低温度,使用时枕在宝贝头下或者冰敷额头,特别适用于发烧温度较高的情况。

应注意6个月内的宝贝最好不要使用冰枕或冰袋,以免降温过快、过低。

4、温水擦浴或洗温水澡

妈咪可用温湿的毛巾给宝贝擦身,特别是头部、四肢、腋下、腹股沟(大腿根部)、腘窝等处,通过水分蒸发,促进皮肤散热。宝贝发烧时,很多妈咪和老人都会使劲捂着怕宝贝冻着。其实如果室温合适,给宝贝洗个温水澡是帮助降温的不错选择之一。如果宝贝发展到高热,可用酒精擦浴四肢和背部的方式,帮助宝贝尽快降温,但最好应由医护人员或在医生指导下操作。

使用退热药

1、有小宝贝的家庭,妈咪应常备退热药

最常用的退热药成分有两类:对乙酰氨基酚(药品名如百服宁、泰诺林等)和布洛芬(药品名如美林等)。

每种药物都有滴剂和混悬液两种剂型,百服宁还有咀嚼片,分别适用于从小到大不同年龄段的宝宝。如果宝贝经常感冒、发烧,建议最好两类药都准备好。

2、一旦宝贝体温超过38.5℃,就应及时给宝贝服用退热药

特别是有过高热惊厥史的宝贝,更要稍提早用药。注意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上的剂量或根据医生处方建议的剂量给药。

服用一种退热药后,如果热度不退,应间隔4-6小时,才可以服用第二次。

如果宝贝持续发烧,前面提到的两类退热药可以交替使用,这样既不用等4-6小时,又可减轻药物的副作用。

3、宝贝服用退热药后,如果发烧程度得到控制,体温降低或不再升高,就说明药物有效

但不可操之过急,为了让宝贝尽快降温,而随意增加用药剂量。有些疾病如幼儿急疹,有高热3天后热退疹出的特点,在发烧期间应尽量控制体温在38.5℃以下。如果是普通感冒,症状缓解,体温降至38℃以下后,可停用退热药。

4、在使用退热药的同时,要强调使用物理降温

并给宝贝多补充水分,退热药的作用是解热散热,宝贝服用后可能会出较多汗,甚至有虚脱的危险,及时补充水分有助发挥药物疗效、帮助宝贝散热降温。

Tips:提醒妈咪

1、平时注意了解宝贝的正常体温,经常摸摸宝贝的小手、额头和颈后皮肤,如果感觉发热甚至发烫,那一定是宝贝发烧了。提前准备,及早发现,才能正确应对。新手妈咪可能会紧张得手忙脚乱,经历过几次宝贝发烧的妈咪,就可以应对自如了。

2、如果没有严重的并合症,一般的感冒发烧对于小宝贝而言,可以说不失为一件“好事”,是宝贝成长过程中,机体免疫力得以不断增强的必然过程。由于大多数病毒感染性疾病均可以自愈,妈咪不必过于担心,只要对症治疗,不让宝贝发展到高热就可以了。

3、宝贝发烧,通常一般情况并不太差,有些宝贝可正常吃喝、睡觉、活动,有些宝贝则表现为食欲下降,精神欠佳,即我们平时说的“有点打蔫儿”,也尚可严密观察。一旦宝贝表现为精神反应差或嗜睡、呼吸困难、高热惊厥或有其它感染征象等情况时,则需立即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宝贝退热好帮手

宝贝无精打采、又哭又闹,是不是又发烧啦?快!拿体温计、湿毛巾来……心急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手忙脚乱。其实,宝贝发烧你有很多好帮手:退热贴、冰枕、喂药器……还有不少退热的小食谱,妈咪不妨一试。

宝贝退热小工具

1、体温计

无论是传统的水银体温计还是电子体温计,都是家庭不可或缺的小工具。传统水银体温计刻度从35℃-42℃,底部有个狭窄的曲颈,防止水银液面因温度下降而下滑。使用之前需要先进行简单的消毒,例如酒精擦拭,然后把液面甩到36℃左右。体温计可以测量口腔、腋下和肛门,口腔温度是36.2℃-37.2℃,腋下温度是35.7℃-37℃,肛门温度是

36.5℃-37.5℃,测量5-10分钟后取出读数。现在婴幼儿较为通用的探耳电子体温计,具有快捷、无不适感的优点,但值得注意的是电子体温计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我们可以在给宝贝测试之前,先探测一下自己的体温。

2、冰枕

冰枕头并不是用冰制成的枕头,这里指的是市面上用柔软面料做枕套,里面装有液体式、海绵式材质填充物的枕芯。使用的时候先铺上一条毛巾或棉布,避免直接与皮肤接触,以免给宝贝带来不适和造成局部降温过快和皮肤组织冻伤。一般不建议给6个月以下幼儿使用冰枕,此时幼儿翻身动作并不纯熟,不宜长时间头枕冰枕。

3、退热贴

退热贴通过水汽化吸热的物理变化达到降低体温的效果。一般贴在额头,左右劲动脉或腋下,用起来有凉凉的感觉,缓解高热对宝贝的不适感。优点是吸附性强,可以避免宝贝移动影响效果,缺点是长时间黏贴可能会引起有些宝贝出现皮疹。

4、喂药器

喂药器是专为婴幼儿设计的必备喂药工具,只要是针对这个年龄段宝贝在喂药过程中挣扎、抗拒的行为,造成药液喂食过程中的浪费和药量不足,弥补了匙羹喂药的缺陷,借助喂药器可以把药液送进宝贝嘴里。市面上现在流通的有滴管式、针筒式、奶嘴式的喂药器,无论哪种喂药器,家长推进或按压过程都不宜太快,防止宝贝哽咽或呛咳。

宝贝退热小食谱

1、西瓜汁:如果在夏天,宝贝发烧时不伴有其他症状,可以吃少量冰西瓜汁之类的冷饮,也可以勾兑少量温水,避免西瓜汁过凉,帮助宝宝降温、排尿。

2、金银花茶:对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身热头痛,咽干口燥等有一定作用,但煮水味苦,可加糖后给宝贝服用。

3、苦瓜豆腐瘦肉汤:苦瓜甙和苦味素能增进食欲,健脾开胃;所含的生物碱类物质奎宁有利尿活血、消炎退热的功效。

4、绿豆大米粥:用去皮绿豆熬大米粥,煮熟后加白糖给宝贝吃。绿豆皮有清热利咽、止咳作用,绿豆肉有解毒及祛暑的疗效,而且水分充足、营养丰富。

5、小米粥:以植物蛋白及碳水化合物为主,不但营养丰富,热量适中,还有滋阴养血的作用,有利于宝贝恢复体力。

专家解答宝贝发烧6个常见Q&A

很多疾病都能引起宝贝发烧,它只是一种症状,而不是疾病本身,退烧药只能帮助降低体温,而不能治疗引起发烧的疾病。医生需要找到宝贝发烧的真正原因,才能最终治好宝贝的病。

Q1:发烧会烧坏宝贝吗?

A:发烧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是与疾病斗争的一种武器。

小儿处于低热状态(<38℃)时,代谢速度增快,能制造较多的抗病物质(抗体),有利于康复。因此不要把发烧看成是不能容忍的症状而急于降温。

小儿发烧时,精神只要好,就说明病情不重,就应该让人体与疾病战斗一番,不要急于鸣金收兵–使用退烧药。当然高热(>39℃)或超高热持续过久,可造成代谢紊乱,将对肝、肾、脑等重要器官造成损伤,应给予退热措施。对有发烧抽搐史者,更应监测体温,勿使其发烧过高。

发烧也是疾病的一种信号。

根据发烧我们可以判断宝贝是否有病以及判断病情是否好转。而乱用退热药,会使我们的判断迷失方向。疾病的表现和治疗效果的发生有一个过程;宝贝发烧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病情,病在肺会出现咳嗽、呼吸快、呼吸困难等症状;病在脑则会抽搐、昏迷;病情加重时需要立即就医。要注意收集疾病证据,如痰液、呕吐物、异常的粪便,看病时带上,便于化验。所以,既不能一见发烧就吃退烧药,又要在高热时果断地采取退热措施。

Q2:宝贝发烧且呕吐,吃药打针就是没好转,刚吃完奶一小会就吐出来了,怎么办呢? A:发烧且呕吐,根在发烧。发烧时宝贝的消化功能最容易受到影响,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及食欲不振。所以一方面要积极寻找发烧的原因,治疗疾病和退热,另一方面就是暂时禁食禁饮,只要不吃不吐就不要给宝贝吃任何东西,让肠胃休息一下。如果不吃不喝还一个劲地吐,就应该看医生了。一般禁食2-3小时,宝贝想吃东西了,为了预防呕吐,可以让宝贝先吃点“吗丁啉”,再吃东西就不会再呕吐了。

Q3:宝贝发烧时,眼睛闭得紧紧的,而且眼屎特别多,是怎么回事?

A:宝贝发烧大多是因为鼻、咽、喉呼吸道感染。其实鼻子与眼睛、鼻子与耳朵都是相通的,鼻咽部的炎症会经过鼻泪管蔓延到眼睛引起眼睛结膜发炎,或经过咽鼓管蔓延到中耳引起中耳炎。宝贝发烧眼屎特别多,说明眼睛结膜感染发炎啦。可以用“托百士滴眼液”点眼就行了。

至于宝贝“高烧时眼睛闭得紧紧的”这个问题:如果宝宝很容易醒,醒后精神还可以,或者高热退了以后,宝贝就很精神,就像没病一样,这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如果宝贝高热之后不容易被唤醒,表现为嗜睡,或者高热退了以后仍然精神萎靡,说明病情严重,需要立即看医生。

Q4:我想知道都有哪些疾病可能引起宝贝发烧?

A:发烧的原因很多很复杂,低热与高热的原因不同,急性发烧与长期发烧的原因不同。有些隐匿性疾病,连医生也找不出来发烧的原因。不过儿童以急性发烧多见,通常有以下两种原因:

1、非疾病因素

小儿体温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气温过高(中暑),剧烈运动,穿衣太多,喝水太少,水分丢失(出汗、腹泻、脱水),其他如预防注射都可能引起体温升高。

2、疾病因素

以病毒、细菌、支原体、寄生虫等微生物侵入体内引起的感染最常见,如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脑子感染等。除发烧外,还伴有各感染部位的症状。如呼吸道感染时可有流涕、咽痛、咳嗽;胃肠感染表现为腹痛、呕吐、腹泻;泌尿道感染时可能出现尿频、尿痛、腰痛的现象;脑子脑膜感染时表现为头痛、呕吐、抽搐、烦躁、嗜睡。

1岁以内的小婴儿感染时主要表现为发烧

此时,各系统的症状不典型,比如得了肺炎并不一定咳嗽,可能只伴有厌食、吐奶、腹泻等现象,容易误诊为“积食”而耽误治疗。所以年龄越小的宝贝发烧时,越要及时看医生。 引起发烧的疾病还有很多,如长期发烧可见于一些风湿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等。应注意观察宝贝发烧的规律和伴随症状,及时到医院检查,尽早治疗。 Q5:如果宝贝发烧常吃退烧药,会不会形成依赖?物理降温还管用吗?

A:体温小于38.5℃,对机体有利,不必退烧。当体温超过38.5℃,对机体右臂,应该退烧。退烧药仅使体温迫降,是应急措施。退烧药本身不治病,仅仅退热;病没有控制住,还会再烧,还要再吃退烧药。只要尽快控制病情,才不会发烧,才不再吃退烧药。有时候退烧药“不管用”,是因为病情严重所致,当然也可能与退烧药的剂量不够或者用药时机不当有关。

退烧药的作用就是退烧,就像馒头能饱腹一样,不会形成依赖。药物降温或物理降温都是可以选择的退烧措施,只要符合条件,都可以应用,而这并不冲突。

Q6:宝贝已经发生过高热惊厥,会不会一发烧就抽搐?怎么预防?

A:宝贝发烧时抽搐(高热惊厥)相当常见,发生率约5%,多半有家族史,也就是说宝贝的父母小时候也有高热惊厥。高热惊厥分两种:

1、单纯性热惊厥

其特点时:多见于6个月以上6岁以下的宝贝,抽搐多发生在发烧的24小时内,抽搐时间很短(5分钟以内),抽搐发作以后很快清醒过来,没有嘴歪、语言不清、走路及拿东西方面的障碍。医生称这种抽搐为单纯性高热惊厥,是良性的,不留后遗症,不需要药物特别治疗。6岁以内只要发烧,就容易抽搐,一般过了6岁,再发高热,也不会抽搐了。平时要注意宝贝体温变化,勿使发烧超过38.5℃,否则还有可能抽搐。或者发现宝贝抽搐就口服3天抗惊厥药物(必须有医生指导),以预防惊厥发生。

2、复杂性热惊厥

其特点是:年龄不足6个月发烧时抽搐,或超过6岁了发烧还抽搐,甚至低热也会抽搐。抽搐持续时间长(>10分钟),一日内可以抽几次或者病一次抽好几次,这种复杂性热惊厥会发展成癫痫,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药物治疗,减少这种易抽搐状态。

热惊厥可以预防

6岁以内的孩子,在发热的2天以内最容易抽搐,尤其是有热性惊厥家族史者。所以当孩子处于这个好发的年龄段,要注意预防。预防热性惊厥需要做好2点:

1、积极治疗疾病和控制体温,莫让发烧超过38.5℃,因为没有发热就不会抽搐了。

2、试试在每次发热的第一天和第二天早晚各服1片“安定”药片,就是烧上来也不会抽搐了。

孩子发烧的护理方法

一、 寻因治疗:

最可靠的降温法是去除病因。当孩子发烧时,要及时送往医院诊治,医生会依据病人的表现、发烧的程度、体温的起伏状况、化验及X线检查等找出病因。如果系细菌感染,只要选准抗生素,治疗效果就会很好。如果是病毒感染,目前尚无特效药,可以服用病毒灵、板蓝根冲剂、大青叶、金银花等。病毒感染的发热大多有一定规律,到一定时间就会自行下降,切不可因为发烧就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药都一古脑用上。

小儿在发热时精神状态好,大多为病毒感染;高热而精神状态差的,则很可能为细菌性感染。

二、一般护理

1、 密切观察病情:

主要内容为: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体温的测量分为口腔、肛门、腋下三种方式,腋下测量清洁卫生、方便安全,最适宜家庭应用。

发烧病人的脉搏会加快,一般而言,体温每上升1℃,脉搏增加10次。新生儿时最快,婴儿每分钟100~120次,1~3岁幼儿每分钟100次左右。脉搏与体温不相称常提示某些疾病。如婴幼儿肺炎合并脓胸或中耳炎时,脉搏会达每分钟140~160次,与体温升高不相称。

呼吸频率成人正常值为每分钟16~20次,儿童则相对较快。

2、 注意居室环境:

室内要保持空气新鲜,注意通风,防止烟尘。室温以20℃左右为宜。通风时注意不要让风直接吹着孩子。如果屋里干燥,应洒些水或使用加湿器。

3、 讲究饮食营养:

发烧病人要多饮水,以增加小便的排泄和汗腺的分泌并补充高热消耗的水分。在发烧时,胃肠消化力会有所减退,应为孩子做一些合口的、富有营养而又易消化的食物。比如牛奶、鸡蛋羹、新鲜水果、蔬菜、烂粥、面条、馄饨等。为了开胃,可给孩子做些爽口小菜。

4、 保持清洁:发烧病人出汗多,要勤换内衣。

内衣要干净、柔软,以纯绵、丝为佳。要常用淡盐水漱口,保持口腔卫生。早晚洗脸、洗脚时要注意保温。

三、对症治疗

对症治疗指的是应用单纯的降温措施,在采用此治疗时要特别留心儿童的反应。因为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不完善,药物降温过快时,可能会因大汗而虚脱。所以,服用降温药要严格遵照医嘱行事,体温降到38℃以下时就可停药。

1、物理降温:适用于体温达39℃以上者,是防止脑神经受损的重要手段。

酒精浴:用30%~50%的酒精或家中的60度白酒加等量白开水后擦洗额头、手足、腋下和腹股沟等处。

温水擦浴:用毛巾浸温水为孩子擦洗全身。擦时要注意保温,如果发冷、脉搏与呼吸改变要立即停止。

冰袋敷头:将家庭冰箱中的冰块用塑料袋包好,外包一毛巾,敷在额头或枕后。

2、药物降温:通过扩张血管和出汗来蒸发散热。

口服药:常用阿苯片等,由医生根据孩子年龄决定用量。阿苯片主药含量小,不含咖啡因,是较安全的小儿退热药。

注射剂:常用的有安痛定注射液和柴胡注射液等。

栓剂:是一种安全的给药剂型,特别是对有恶心、呕吐、胃肠不适的人更为适宜。也常用于不配合服药的小儿,治疗高烧不退。常用的有消炎痛栓和阿司匹林栓。小儿多用含量为0.1的阿司匹林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

    本文地址:https://www.shdoqs.com:443/yuer/38000.html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