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大量喷涌性吐奶(宝宝大量喷涌性吐奶怎么回事)

宝宝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健康问题。其中,大量喷涌性吐奶是许多新手父母头疼的问题之一。本文将针对宝宝大量喷涌性吐奶的原因、处理方法以及预防措施进行探讨,希望能为广大父母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宝宝大量喷涌性吐奶的原因

1. 喂养不当

喂养不当是导致宝宝大量喷涌性吐奶的主要原因之一。如喂奶姿势不正确、奶量过多、奶温过高等都会引起宝宝吐奶。

2. 胃肠道疾病

宝宝胃肠道疾病,如胃食管反流、幽门狭窄、肠套叠等,都可能导致宝宝大量喷涌性吐奶。

3. 奶粉过敏

部分宝宝对奶粉中的某些成分过敏,如乳糖不耐受、蛋白质过敏等,从而引起大量喷涌性吐奶。

4. 发育阶段

宝宝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消化系统尚未成熟,容易发生大量喷涌性吐奶。

二、宝宝大量喷涌性吐奶的处理方法

1. 调整喂养姿势

正确的喂养姿势有助于减少宝宝吐奶。建议父母在喂奶时,将宝宝抱在怀里,保持头部略高于身体,以利于宝宝吞咽。

2. 控制奶量

根据宝宝年龄和需求,合理控制奶量。避免一次性喂奶过多,以免宝宝胃部负担过重。

3. 注意奶温

宝宝的胃部对温度较为敏感,过冷或过热的奶都可能引起宝宝吐奶。建议将奶温控制在37℃左右。

4. 观察宝宝症状

若宝宝出现大量喷涌性吐奶,应及时观察宝宝是否伴有其他症状,如发热、腹泻、便秘等。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5.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宝宝因呼吸道感染而加重吐奶症状。

三、宝宝大量喷涌性吐奶的预防措施

1. 注意喂养卫生

保持奶具清洁,定期消毒。在喂奶前,父母应洗净双手,避免细菌感染。

2. 选择合适的奶粉

根据宝宝体质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奶粉。如有过敏史,应避免食用过敏成分。

3. 定期体检

定期带宝宝进行体检,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4. 培养良好饮食习惯

培养宝宝良好的饮食习惯,如定时定量、细嚼慢咽等,有助于减少吐奶。

宝宝大量喷涌性吐奶是许多父母关心的问题。通过了解原因、掌握处理方法以及采取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宝宝吐奶的发生率。在此过程中,父母要保持耐心和细心,关注宝宝的健康成长。若宝宝出现严重吐奶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小儿呕吐

呕吐是在各种因素刺激下,食管、胃或肠道出现逆蠕动,伴有腹部肌肉强烈的收缩,致食管及胃中的食物经过鼻腔、口腔向外涌出。

小儿呕吐的原因有哪些

1、 喂养或进食不当:新生儿期喂奶过多,奶的配方不当,吃奶时吞入大量空气;婴儿及幼儿一次进食量较多或食物不易消化。

2、消化功能异常:全身感染性疾病,如果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及败血症等疾病时,在高烧、恶心、食欲减退的同时,常伴有呕吐。

3、消化道感染性疾病:胃炎、肠炎、痢疾、阑尾炎等疾病,由于局部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呕吐,此时多会伴有恶心、腹痛及腹泻等其它消化系统症状。

4、神经系统疾病:脑炎、脑膜炎、头颅内的出血或肿瘤以及颅脑外伤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也能引起呕吐,以呕吐前无恶心并呈喷射性为特点,但往往同时伴有神经系统的其它症状,如头痛、精神萎靡、嗜睡、甚至抽风、昏迷等。

5、精神因素:有些孩子可能会因为某些原因造成的精神过度紧张或焦虑引发呕吐,再发性呕吐这种病有时也与精神因素有关。

6、中毒:包括各种中毒,如食物中毒、有毒动物、植物中毒及药物、农药中毒等,几乎都有呕吐症状,但不同的毒物中毒又有其各自的临床特点,可供鉴别。

7、其他:内耳的前庭功能失调或美尼尔氏病(内耳膜迷路积水)呕吐比较剧烈,但多伴有眩晕、视物旋转;小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如胃扭转、肥大性幽门梗阻等,此外,肠蛔虫症病儿发生肠梗阻或胆道蛔虫时呕吐也比较严重。

以下6大常见疾病会引起呕吐:

1、肠套迭

当小肠远端被套入小肠近端的管腔里,就会发生肠套迭现象。这种现象最容易发生在1岁以内的小儿中,特别是天气寒冷时。一旦发生肠套迭,小儿除了剧烈腹痛和哭闹外,还会伴有呕吐和低烧症状。

2、疝气

由于小婴儿的腹壁肌肉很薄弱,过多哭闹时会使腹腔里的组织从脐部突出于腹壁,形成脐疝;或是从男婴的腹股沟下降到阴囊里形成腹股沟疝。一旦肠管嵌入疝囊,小儿就会剧烈地腹痛和哭闹,并发生呕吐现象。

3、胃幽门狭窄

伴有呕吐症状的先天性疾病,最常见的就是胃幽门狭窄。少数婴儿天生胃幽门环肌肥厚,导致胃幽门管腔狭窄。随着婴儿的进食量增加,大量食糜积存在胃里,很难进入肠道,导致小儿进食后出现喷射状呕吐,一般在出生后1个月左右时发生呕吐。

4、胃肠炎

胃肠炎主要的症状是恶心、呕吐、腹泻、腹部疼痛等,有时还会伴发烧。它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如饮食不周、吃了不洁食物、呼吸道病毒感染等。

5、上呼吸道感染

小儿被呼吸道病毒感染后,不仅出现呼吸道感染的一系列症状,而且还会呕吐。体质较弱的小儿被病毒感染后,抵抗力就会下降,包括胃肠道的抵抗力,加之病毒的毒素刺激作用,导致呕吐现象发生。

6、中耳炎

小儿由于通向中耳的咽鼓管短而直,加上躺卧时间较多,所以在上呼吸道感染时病毒容易由这个通道进入到中耳,引起中耳炎。要知道,耳部不仅只是个听觉器官,而且还与身体的平衡功能有关。当中耳发生炎症时,就会引起呕吐症状。

小孩呕吐怎么办

1、要让孩子坐起,把头侧向一边,以免呕吐物呛入气管。

2、呕吐后要用温开水漱口,清洁口腔,去除异味。婴儿可通过勤喂水,清洁口腔。

3、勤喂水,少量多饮,保证水分供应,以防失水过多,发生脱水。水温应冬季偏热,夏季偏凉,温水易引起吐。

4、注意饮食,不要吃得太多,尽量少食多餐。不要吃油腻酸辣食品,以免刺激胃肠。吐后应先用流食、半流食(如大米粥或面条),逐渐过渡到普通饮食。

5、注意观察呕吐情况、呕吐与饮食及咳嗽的关系、呕吐次数、吐出的胃内容等。

6、尽量卧床休息,不要经常变动体位,否则容易再次引起呕吐。

7、小儿的呕吐常见于消化功能紊乱,所以当小儿出现呕吐时,首先要暂时禁食,让消化道有一个休息的时间,可先给些淡糖盐水或淡茶水,过几个小时或1~2天也就好了。

8、如果乳儿偶于吃奶后有吐,可能是吞咽了空气,下次喂食时应将奶头塞没,不让其吞咽空气,吮完后可抱起小孩轻拍背部,让空气排出后取右侧卧位,并略抬高上半身。如经常在吮奶后呕吐,但一般情况正常,可能有幽门痉挛,应在医生指导下,让小儿吃些解痉药;一般营养情况受到影响时,要防幽门肥大,应请医生检查。

9、如果反复剧烈呕吐,吐出黄水,一般护理仍不见好转,要防肠梗阻。如果同时伴有其他发热等情况,应该把详细情况向医生介绍。如发现呕吐物异常时,应将呕吐物一并带给医生,以便参考分析呕吐原因,及时正确处理。

小儿呕吐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1、一般呕吐:呕吐前常有恶心,可吐出一两口,或连续呕吐数口。这种情况多见于胃肠道感染性疾病、胃肠炎、细菌性痢疾等;不少呼吸道感染患儿,如咽炎、气管炎或肺炎患儿,也可因剧烈咳嗽引发呕吐。

2、喷射性呕吐:往往呕吐前无任何感觉,食道或胃部的食物突然喷射状自鼻腔或口腔大量喷涌而出。大部分是由于婴儿吃奶时吞入大量空气;胃肠道先天畸形(胃扭转、胃幽门梗阻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脑炎、脑膜炎,或因颅内出血或颅内肿物呈现颅内高压状态时会发生这种呕吐。

3、溢乳:又称漾奶,多见于出生后6个月内的小婴儿,常见的是吃奶后从口角溢出少许奶汁,这是因为小婴儿的胃与成人不同,呈水平位置,而且胃部肌肉发育不完善,食管等胃部连接处的贲门比较松弛,吃奶过多或咽下大量空气时,就会出现溢奶。

4、反刍现象:是与呕吐相似的病态,较少见。多在出生后6个月后发病,患儿生长发育明显落后于同龄小儿,常呈重度营养不良。

小儿呕吐后应如何饮食调理

适用于肝气犯胃之呕吐方:

鲜土豆100克,生姜10克,鲜橘汁30毫升,佛手20克。将土豆、生姜、佛手榨汁,兑入鲜橘汁调匀,烫温服用,互日1次。

适用于小儿惊恐气逆之所致呕吐:

天麻9克,钩藤12克,石决明15克,藕粉如克,白糖适量。将天麻、钩藤、石决明布包煎水去渣,趁热冲熟藕粉,白糖调味,顿服。日1剂,连服4——5剂。

适用于脾胃气滞所致之呕吐:

佛手10克,生姜2片,白砂糖适量。前2味水煎取汁,调入白砂糖温服。

适用于适用于脾胃虚寒,反胃呕吐:

瘦羊肉500克,大蒜30克,葱、姜各5克,精盐、白糖各3克,料酒5毫升,酱油3毫升,面酱5克,味精2克,芝麻10克,核桃2个,香油10克,菜油 500克(实耗25克),奶汤适量。

将羊肉洗净,切2–3个整齐的块,葱洗净切段,姜切块,芝麻炒熟,大蒜去皮捣成泥,核桃打破取仁下锅烧开,放人姜、葱、羊肉焯透起锅晾凉,再加盐料酒腌1小时,上笼旺火蒸耙。

取出焯凉切成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条。锅内加菜油烧沸,入羊肉条炸干水分捞出,锅内留油少许,下葱、姜煸出香味,倒人酱油、料酒、白糖、奶汤、蒜泥,并将面酱调成汁放人,倾人羊肉,大火收汁,拣去葱、姜不用,入味精,撒上芝麻、香油、翻匀、作餐食。

呕吐的检查

1、体格检查:

观察有无全身感染的体征、神经系统疾病的征象和代谢性疾病的迹象。

重点应注意腹部和神经系统体征。

2、辅助检查:

(1)鼻胃管检查

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检查上消化道畸形的方法。

适用于:母亲羊水过多,或出生后短期内婴儿出现口吐螃蟹样泡沫

正常时鼻胃管能够顺利进入胃内,并抽出少量液体。若鼻胃管下降受阻或从口腔或鼻腔内折返回,则为食管闭锁。

(2)胃镜

特点:

①可对粘膜充血、溃疡、出血水肿、瘢痕肿瘤和先天畸形等情况进行直接的观察。

②由于需在全身麻醉,临床应用较少。

(3)X线检查

①钡餐或钡灌肠检查

特点:可以观察食管、胃和肠道的形态和功能

注意:

疑有胃肠道完全性梗阻或穿孔的新生儿禁用钡剂造影,

疑有食管闭锁或食管气管瘘者可用水溶性碘剂造影,并于造影后及时吸出。

②腹部透视和摄片

是新生儿呕吐时最常用的诊断方法。

采用立位透视和摄片或侧位水平投照法摄片,可更好地观察胀气的肠曲和液平。

(4)超声检查

对腹水的探查、腹部肿物部位和性质的诊断、腹腔内游离气体的存在等,都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特点:

不仅可以观察到胃肠道的某些改变,而且能直接观察肝胆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等改变及其对消化道的影响。

对胆总管囊肿、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疾病的诊断方面都优于X线检查。

呕吐的预防

在宝宝出生后的前几个月里,宝宝出现呕吐症状,很可能由于不是很严重的喂食问题造成,例如喂食过量、不消化,或对母乳或配方奶里的蛋白质过敏。要判断宝宝是呕吐还是吐奶(宝宝吐奶也是常发生的情况),你只要记住宝宝吐奶时,只会有几勺量的奶顺着宝宝的下巴流出来,而呕吐时吐出来的液体要多得多。同时,宝宝也可能会被自己的呕吐吓住,很可能会哭起来。

注意正确的喂养方法,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积极防治胃肠道疾病和各种感染性疾病,在良好的氛围中进食等。

孩子呕吐以后,让他小口地喝点东西有助于下咽,不要一下子喝很多。可乐之类的饮料都可以,但最好是在没有气泡以后。这些饮料到处都有,所以即使是在外度假也可以解决问题。当然,如果使用口服补盐液对腹泻和呕吐进行适当的治疗就更好了。在孩子一阵呕吐后,要等一会才能让他们喝这些东西。如果孩子呕吐后马上喝,肯定又会吐出来。

一些生活小招:

发生剧烈胃痉挛、呕吐不止时,可服两粒云南白药胶囊,呕吐可止。

医嘱服用含蓖麻油工镁盐等药品时,可给病脸含服一些坚硬的冰糖块或口香糖。这样可除去药物引起的恶心感。但若是糖尿病患者,应禁用冰糖,只用口香糖。

姜、竹绒熬水喝,可止胃寒呕吐。

宝宝吸奶时呛咳怎么办

宝宝从来到这个世界上来说就是宝妈们最为牵挂的事情。平时的母乳喂养也成为宝妈们每日必须的任何,可是因为宝宝在吃奶的时候有时候因为太急或是躺着的姿势不太舒适造成的喂奶时的咳嗽。着就会让很多宝妈们吓得不轻。

1、停止喂奶:在喂奶的时候如果宝宝只是呛咳了1、2下就没有事情了,那么宝妈们就可以继续喂养。但是如果在喂养过程中宝宝出现了呛咳情况加重,宝妈们就一定要停止喂奶的行为,这时候还再继续喂养的话,只会让宝宝身体产生不适。

2、喝白开水:停止喂奶后的宝妈们,千万不要去拍打宝宝的背部来给宝宝做缓解呛咳的情况。这时候宝妈们首先应该给宝宝喂点水润润嗓子,让流水来缓解嗓子中奶水带来的不适。这样就可以大大缓解呛咳的现象。

3、用勺子喂奶:这种情况适合用于经常出现母乳喂养中呛咳的宝宝,宝妈们就可以改为勺子喂养。

4、营造良好的喂养环境:宝宝这时候各个器官还是非常敏捷的,所以外界任何的声音都可能吸引到宝宝去观望。因此在喂养宝宝的时候,宝妈们可以选择一处比较安静的环境,这样不仅仅可以提高喂养效率,还可以减轻呛咳的情况。

母乳喂养注意事项

1、乳房保养:孕妈妈如果决定母乳喂养,那么就要从孕前开始保养乳房,洗澡的时候注意按摩,佩戴宽松的胸衣,避免压迫乳腺造成堵塞,如果有乳头内陷等问题,可以请教医生,尽量早点矫正。

另外,妈妈的乳头应经常保持清洁,防止乳头、乳房疾病的发生。如果今后喂养的时候,姿势和方法得当,其实问题不大。每次哺育宝宝之后,如果宝宝没有将乳房吮吸空,应当用吸奶器将多余的奶水吸出,这不是浪费,排空了乳房才能促进乳汁更多地分泌,还能减轻新妈妈的涨奶痛苦,对乳房的健康也有保健作用。

2、尽早开奶:一般来说,产后30分钟之后,虽然这时候新妈妈还未开奶,乳房中可能没有足够的奶水,但也要尽量给宝宝吮吸乳房,尽早培养起宝宝吮吸乳房的习惯。否则的话,宝宝日后可能会排斥妈妈的乳房。

3、不要丢弃初乳:产后五天内,妈妈分泌的乳汁称作初乳。有些妈妈认为初乳是“脏”的,或认为初乳没有营养价值,挤掉丢弃了,这很可惜。其实初乳是营养的精华所在,富含最高的人体免疫因子和生长因子,能够增强宝宝的免疫力,促进宝宝的发育。因此产后五天内应当随饿随喂,尽量多给宝宝补充。

4、注意母乳不足:妈妈母乳量不足时,经常会有哺乳前乳房不胀,哺乳时宝宝吞咽声少,哺乳后宝宝睡眠短而不安,常哭闹,体重不增或增加缓慢,这个时候,妈妈需找出原因加以纠正。

5、宝宝边吃奶边睡觉影响大:不要让宝宝含着乳头睡觉,这样不仅不卫生,而且容易引起窒息、呕吐,同时还会影响婴儿牙床的发育导致畸形。

6、保持心情愉快:妈妈要以轻松的心情喂奶。如果妈妈在精神上有负担或者心情很紧张,都会影响乳汁的分泌。

八个月宝宝睡醒突然吐了

八个月的宝宝睡醒呕吐怎么回事

1、溢乳:婴儿的胃呈水平位,胃部肌肉发育未完善,贲门松弛,在哺乳或吃奶时吞入空气,常在吃奶后自嘴溢出小量奶汁,不是病态,对婴儿影响不大。

2、普通呕吐:呕吐前常有恶心,为病理状态。

3、喷射性呕吐:呕前多无恶心,大量的胃内容物突然经口腔,有时从鼻孔喷涌而出,可见于小婴儿吞咽大量空气, 如果调整了喂养方法,小儿仍有呕吐,或患儿出现发热、烦躁、抽搐、营养不良,或经常有哮喘、咳嗽发作,就要考虑为病理性呕吐,要及时来医院就诊。

宝宝呕吐怎么办

1、喂奶适当:喂奶后多给宝宝拍嗝,每次喂的量少一点。另外,在宝宝进食后半小时内,不要让他剧烈活动,帮助他保持身体竖直,以帮助消化。

2、为宝宝及时补水:宝宝大量呕吐时,会失去对身体至关重要的水分,所以一定要及时为宝宝补充液体,以防脱水,脱水可能会给婴儿造成很严重的问题。

3、保证宝宝睡眠:睡觉也可能帮助缓解宝宝的呕吐情况,因为胃里的食物经常会在宝宝睡眠时腾空进入肠道,可以减轻宝宝想呕吐的感觉。

4、排除消化道畸形因素:宝宝生下来就吐奶,而且吐奶严重,有时呈喷射状的,就要到医院去好好检查一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

    本文地址:https://www.shdoqs.com:443/yuer/35782.html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