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作为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给无数家庭带来了无尽的困扰。水泡,作为手足口病最典型的症状之一,不仅给患儿带来疼痛,更让家长担忧不已。本文将带您走进手足口病水泡的世界,揭示病毒侵袭下的儿童健康危机。
一、手足口病水泡的成因及特点
1. 成因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飞沫传播、呼吸道分泌物、粪便可传播。病毒侵犯人体后,主要攻击口腔、手、足等部位的黏膜,导致局部出现水泡。
2. 特点
(1)水泡:手足口病水泡主要分布在口腔、手、足等部位,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等,周围有红晕。水泡破裂后,形成溃疡,伴有疼痛。
(2)发热:手足口病患儿常伴有发热,体温在38℃~40℃之间,可持续1~2周。
(3)乏力、食欲不振:患儿可能出现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二、手足口病水泡的预防和治疗
1. 预防
(1)加强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与患儿密切接触。
(2)注意饮食卫生:生食瓜果要洗净,不吃变质、不洁食物。
(3)接种手足口病疫苗:我国已批准手足口病疫苗上市,建议适龄儿童接种。
2. 治疗
(1)对症治疗:针对发热、乏力等症状,给予退热、补液等对症治疗。
(2)局部治疗:对于口腔、手、足等部位的水泡,可用生理盐水或0.5%碳酸氢钠溶液清洁,然后涂抹抗生素软膏。
(3)抗病毒治疗:根据病情,可给予抗病毒药物。
三、手足口病水泡的护理要点
1. 保持患儿口腔卫生: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洁口腔,避免水泡破裂引起感染。
2. 注意手、足等部位的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洁,避免抓挠水泡。
3. 饮食护理: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粥、面条等。
4. 环境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避免患儿受凉。
手足口病水泡作为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症状,给患儿及家庭带来了诸多困扰。了解手足口病水泡的成因、特点、预防和治疗方法,有助于家长做好预防工作,为患儿提供更好的护理。加强疫苗接种,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病率,也是保障儿童健康的重要措施。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图片
1、不要担心,不要瞎怀疑,如果您所在的地区没有出现病例,一般而言,可能性极小,即使出现,也不是发烧就是。
2、以下提供一些资料,您可以对照看一下,如果不放心,去医院看看吧。
手足口病潜伏期通常3-4天,一般症状较轻的常可自愈。但有些症状较重的多为突然发病,约半上数患者出现低热。皮疹在发病当天或第2天既出现,1-2天后出齐,先是玫瑰色红斑或斑丘疹,1天后既有部分皮疹形成水疱,,主要见于手指或脚指掌面,指甲周围,以及足跟边缘,婴幼儿或皮疹多者,还见于手掌、足底、臀部、大腿内侧及会阴部,有时膝、肘部也可见到。疱疹成卵圆形,内含浆液一般不破溃继发感染少见,可于2-4天后吸收干燥,成深褐色结痂,脱痂后不留瘢痕。
在口腔两颊粘膜与唇内舌边软腭也散在有红斑与疱疹,口腔疱疹易破溃出现溃疡,患儿吃东西疼痛,并拒绝进食,流口水等。
手口足病症状:
1、大多数患儿是突然发病,首先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多在38度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持续不退,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也就越重。
2、患儿发热的同时或发热1-2天后,可在他们的口腔粘膜、唇内见到疱疹,疱疹破溃后会形成溃疡,疼痛感较重,患儿常表现出烦燥、哭闹、流口水,不吃饭等不适。
3、口腔疱疹后1-2天可在患儿的手心、足心及小屁屁上看到皮肤斑丘疹,以脚心部最多,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小至米粒,大至豌豆大,较硬并内有混浊液体疹子周围绕以红晕。
4、小儿手足口病的疹子较少出现在躯干及面部,一般7天左右就能消退,不会造成瘢痕,更不会留下印迹。
5、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情较轻的自愈性疾病,绝大部分患儿预后较好,少数重症患儿可合并心肌炎、脑炎、但这种可能很小。
6、整个病程大约在1周左右结束,一般不会并发什么严重的后果,只要护理得当,不会在皮肤上留下任何色素痕迹或疤痕。
专家提醒,预防小儿手足口病,必须注意环境和个人卫生,房间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整洁卫生;饭前便后让孩子洗手;夏天不要让孩子喝生水、猛吃冷饮,生吃瓜果要洗净;食品要高温消毒,不吃易变质的食品;孩子的餐具、玩具等用品,要及时消毒,预防病从口入。同时,少让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被传染的机会。
手足口的图片症状
手足口病,顾名思义,是手、足、口有出疹的症状。即皮疹表现在手指、脚趾、手掌面、手背、脚掌、脚背,或者在口腔里面会有类似口腔溃疡的红疹。表现为口腔内一个一个红起来的红疹,可认为是手足口病。出现手足口病时,作为家长要护理好,因为手足口病的患者多数是5岁以内的小孩,特别是3岁以内的小孩,重症病例会较多,家长要关注小孩有没有重症倾向。大人也会出现重的症状,比如出现头痛、呕吐等症状,但大人会表述,会及时就医,而3岁以内的小孩往往不会表达,家长就要密切观察,具体观察事项如下:
1、持续高热,或者小孩精神状态不太好。一般持续高热不退的,美林一类的退烧药,在发烧以后,比如38.5℃以上的热度,按照个人用量使用用美林后,一般可以退2-3个小时,但是这种毒性强的手足口病毒感染,造成了重症的倾向,病症会出现持续高热,用了退热药都可能仅仅是退半度,0.5-1个小时后就会回弹,回弹回原来的体温,甚至比原来的体温还要高,同时小孩子的精神状态差,或者出现懒言,不想玩,原来很调皮、叽叽喳喳,突然不想玩,又不想讲话,逗他的时候显得很不烦躁,这个时候要注意重症倾向。发烧的时候,家长还要关注有没有手脚的冰凉。
2、神经系统方面:要注意有没有肢体抖动,有手指不自主抖动的症状。因为1岁以内的小孩,特别是半岁以内的小孩,有些时候是很自然的本能的抖动,比如受到惊吓时也会抖动的,家长要注意区别,不能一概地认为是小孩本能受到惊吓而出现的抖动,要观察他抖动的程度,及小孩子受惊吓的场景。比如我们轻轻敲一下,或者轻轻制造一点轻轻的噪音,小孩子表现出很明显的手指抖动,或者人都会弹起来的情况,加上小孩子又在持续高热,我们要注意手足口病可能是重症感染,可能会出现神经系统的病变,要及时就医,在就医的时候一定要把自己看到的症状告诉就诊的医生。在大医院的就诊医生,会有这方面的诊治经验,最怕的是一些个体诊所,或者是农村的地方,没有经验的医生或者他没看过手足口病,可能对这方面的诊治验缺乏经验,可能不会向家长询问其相关表现,造成漏诊会延误治疗,即很可能会延误病情,而手足口病再危重起来,真正发作时会导致死亡。
手足口病先出哪里水泡
指导意见:
手足口病的症状首先是低烧、食欲不佳 、神志萎靡。进一步的表现就是嘴巴 里面出现了咽喉的疼痛或者口腔的干燥,接着就逐渐在口腔粘膜面出现1—3毫米 大小的水泡,再过几个小时或者到24小时,这些水泡就会变成溃疡。最好到医院 检查治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