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癌b超能看出来吗)

子宫内膜癌,又称子宫体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为了提高女性健康水平,保障生命安全,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子宫内膜癌,掌握其预防与治疗方法。

一、子宫内膜癌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1. 病因

子宫内膜癌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但以下因素可能与该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1)长期无排卵:如卵巢功能低下、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导致子宫内膜长期受雌激素刺激,易发生癌变。

(2)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增生症是一种常见的良性病变,长期存在可能导致癌变。

(3)遗传因素:家族中有多例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等癌症病史者,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较高。

(4)肥胖:肥胖者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易引发子宫内膜癌。

(5)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如避孕药、激素替代疗法等。

2. 发病机制

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以下机制有关:

(1)雌激素刺激:雌激素长期作用于子宫内膜,导致子宫内膜增生,进而诱发癌变。

(2)基因突变: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使正常细胞转化为癌细胞。

(3)炎症反应:慢性子宫内膜炎等炎症反应可促进子宫内膜癌的发生。

二、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表现

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包括:

1. 经期异常:月经不规律、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等。

2. 绝经后阴道出血:绝经后出现不规则阴道出血,为子宫内膜癌的典型症状。

3. 腹部疼痛:下腹部疼痛、腰痛等。

4. 腹部肿块:子宫增大,可触及腹部肿块。

5. 乏力、消瘦等全身症状。

三、子宫内膜癌的预防

1.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2. 避免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如避孕药、激素替代疗法等。

3. 定期体检:女性应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如B超、子宫内膜活检等。

4. 积极治疗慢性疾病: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

5. 注意家族病史:有家族癌症病史者,应定期进行相关检查。

四、子宫内膜癌的治疗

1. 手术治疗:手术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主要方法,包括子宫切除术、双侧附件切除术等。

2. 放射治疗:放疗可减轻肿瘤负荷,改善症状。

3. 化学治疗:化疗可杀灭癌细胞,降低复发风险。

4. 中医治疗:中医治疗可改善患者体质,提高免疫力,减轻化疗副作用。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了解其病因、预防及治疗方法对保障女性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女性应关注自身健康,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家庭、社会也应关注女性健康,为她们提供关爱和支持。

参考文献:

[1] 李丽,王丽丽,李晓梅. 子宫内膜癌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8,34(6):615-618.

[2] 张丽华,李晓梅,王丽丽. 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与治疗[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7,33(9):1022-1025.

[3] 陈雪梅,赵颖,刘慧,等. 子宫内膜癌的预防与控制策略[J]. 中国癌症杂志,2019,28(6):625-629.

低分化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的情况还是比较多的,像低分化子宫内膜癌就是其中一种情况,低分化子宫内膜癌在子宫内膜癌中还是比较危险的,对于低分化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常见是切除子宫,通常是全切,当然这不一定能完全治好低分化子宫内膜癌,那么我们来了解一下低分化子宫内膜癌吧。

低分化子宫内膜癌能活多久

妇科癌症有低分化子宫内膜癌,那么得了低分化子宫内膜癌能活多久呢?

低分化是指恶性程度高,低分化子宫内膜癌能够活三年左右,但是最终的时间取决患者疾病分期的情况及治疗的效果决定,早期子宫内膜癌采取手术治疗是可以达到治愈的情况。而中晚期子宫内膜癌主要还是需要采取放化疗治疗,治疗的目的在于控制疾病的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但是低分化子宫内膜癌复发及转移的概率则是比较高,可以达到50%以上。

子宫内膜癌的原因迄今尚不明确,一般认为,子宫内膜癌根据发病机制和生物学行为特点可分为雌激素依赖型(I型)和非雌激素依赖型(II型)。雌激素依赖型子宫内膜癌绝大部分为子宫内膜样癌,少部分为黏液腺癌;非雌激素依赖型子宫内膜癌包括浆液性癌,透明细胞癌等。

低分化子宫内膜癌全切复发率

低分化子宫内膜癌有些直接选择全切去治疗,那么低分化子宫内膜癌全切复发率有多少呢?

低分化子宫内膜癌全切复发率主要是取决于肿瘤的临床分期、病理的分类、组织学的细胞类型以及患者对治疗是否敏感。一般来讲,早期临床一期的子宫内膜高分化腺癌,经过手术以后五年生存率能到80%-90%。但如果是一个晚期的低分化子宫内膜癌,两年的生存率都很低。对于子宫内膜癌的手术,不仅仅只做子宫的全切,还要对双侧的附件进行切除,还要对盆腔的淋巴以及腹主动脉旁的淋巴进行清扫。如果子宫内膜癌已经到了Ⅱ期,可能还要做广泛的全子宫切除,还要切除部分的阴道。

其实子宫内膜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好发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子宫内膜癌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之一,每年有接近20万的新发病例,并是导致死亡的第三位常见妇科恶性肿瘤(仅次于卵巢癌和宫颈癌)。

低分化子宫内膜癌能治愈吗

患有低分化子宫内膜癌还是比较严重的,那么低分化子宫内膜癌能治愈吗?

低分化子宫内膜癌很难治愈。通常分级越高的子宫内膜癌,愈后比较好,而分化越差,恶性程度越高。病人的病情比较严重,而且治疗的方法就比较没有效果。这个时候已经确诊是低分化,那么需要进一步积极去配合治疗。低分化的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方案需要进一步去根据癌症病人的年龄、病人总体的身体状况、还有癌细胞的病变范围去做治疗。而且需要根据组织学类型,选择适合病人的适当的治疗方式。

而子宫内膜癌手术以后到底能活多久,还要对切下来的子宫以及淋巴进行病理的检查,进行分期。分化程度越好的,则复发的概率越低。分化程度越差的,已经有淋巴转移,复发率就会很高,所以到底复发率有多高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低分化子宫内膜癌腺癌

低分化子宫内膜癌腺癌是癌症来的,那么低分化子宫内膜癌腺癌是什么来的呢?

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虽说低分化癌的恶性程度高,但具体生存期还是和分期情况有关,早期通过手术将病灶部位清除干净,后期调理得当的话,生存期还是非常可观的,中晚期效果可能就不那么理想了,患者可结合实际判断。

而腺癌是肺癌的一种,它的发生与吸烟关系最小,占肺原发肿瘤的40%。常位于肺的周边部,还累及胸膜并形成相关的疤痕圈和胸腔积液。周围型腺癌发生在和结核或梗死或其他损害相关的疤痕区的理论已经有很长时间了。疤痕癌的概念提示癌前病变上皮在疤痕区发生改变引起癌。然而一些研究者则提出疤痕继发于癌。腺癌是腺上皮恶性肿瘤,可以有腺泡、乳头、细支气管肺泡或实性生长方式。它常伴有黏液产生,检测黏液需要特殊的染色,尤其在分化差的肿瘤。黏液的检测有时能够鉴别实性腺癌与其他形态表现一样的大细胞癌。

子宫内膜癌内膜厚度

女性的子宫内膜厚度其实都是差不多的,在一个范围内,但如果有子宫内膜癌的情况,那么子宫内膜厚度可能跟正常的不同,这都是需要检查才能知道的,当然子宫内膜癌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发现,接下来我们来具体说下子宫内膜癌内膜厚度的相关知识吧。

子宫内膜癌内膜厚度一般是多少

女性的子宫内膜厚度基本都是差不多的,那么子宫内膜癌内膜厚度一般是多少?

子宫内膜癌的厚度通常在2公分以上,但这并不是绝对性的。部分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小于1公分,也有可能引起癌变。因此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不能单纯看子宫内膜的厚度。如果患者出现月经淋漓不尽,甚至持续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情况,就需要及时进行刮宫检查,并将宫腔刮出物送病理学检查,以此来确诊是否存在子宫内膜癌。

要知道子宫内膜的厚度一般临床以0.8至1.0厘米为标准,如果子宫内膜厚度小于0.8厘米或大于1.0厘米,则考虑异常。而正常情况下月经前的子宫内膜厚度一般是在1.2厘米至1.8厘米之间,如果小于1.2厘米或者大于1.8厘米则为不正常。所以子宫内膜的厚度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不同的月经周期来判断。子宫内膜是指构成子宫内壁的一层,其对雌激素和孕激素都起反应,因此子宫内膜的厚度可随月经周期发生显著的变化。

子宫内膜癌内膜厚度一直增加吗

子宫内膜癌内膜厚度跟正常下是不同的,那么子宫内膜癌内膜厚度一直增加吗?

子宫内膜癌内膜厚度不一定一直增加。不过女性朋友们来说之所以会患上子宫内膜癌这个疾病,很多时候是和患者子宫内膜厚度不正常有一定关系,一般情况下来说,这一类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都是比较厚的,明显的要高于正常情况。子宫内膜癌患者一定要及时的去进行治疗,可以进行子宫内膜的刮除手术,如果有必要是可以进行子宫摘除手术的,一定要注意进行这种手术一定要选择一家正规专业医院来进行。

一般情况下子宫内膜癌患者,在刚开始的阶段不会有疼痛的表现,但如果病情已经发展到了晚期,那么就会侵犯附近的器官和神经,并且因为肿瘤越来越大,所以也会有压迫症状。因此一些女性发现自己腰部、腿部、脚等部位疼痛。

子宫内膜癌内膜厚度会变化么

子宫内膜的厚度通常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那么得了子宫内膜癌内膜厚度会变化么?

子宫内膜癌内膜厚度会变化。比如绝经后子宫内膜厚度会变得很薄,如出现子宫内膜增厚伴有阴道流血现象,就要排除是否患有子宫内膜癌,患有子宫内膜癌内膜厚度在18.2±6.2mm,如内膜厚度小于4mm,患有内膜癌可能性极低,子宫内膜4-7mm也具有危险性,大于8mm者可能性增高。

通常子宫内膜癌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加重会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异常流血、下腹疼痛症状,如果存在宫腔感染就会形成宫腔积液导致腹痛,癌细胞侵犯到周围神经时,还可能引起腰骶疼痛。子宫内膜癌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后需进行化疗,越早发现治疗效果越好,女性应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子宫内膜癌内膜厚度多少适合怀孕

得了子宫内膜癌也是可能怀孕的,不过子宫内膜癌内膜厚度多少适合怀孕呢?

适合怀孕一般正常子宫内膜厚度在5-10MM不等,子宫内膜在不同时期,厚度也是有所不同的:增生期子宫内膜约9-10mm。分泌期子宫内膜的厚度约为5~6mm。月经期子宫内膜厚度可以达到8-10mm。子宫内膜的厚度是随卵巢的周期性变化而变化的,月经周期第5天起子宫内膜处于增生期,内膜不断增厚至月经第14天,可增厚至3—4mm。月经后半周期,内膜处于分泌期,但仍继续增厚,至月经来潮前内膜厚可达10mm。在正常情况下,女性的子宫内膜厚度为8–12毫米,最低不能低于6毫米。

不过注意当女性得了子宫内膜癌以后,绝大部分情况下是不能够要孩子的,此时必须将子宫切除,然后进行后续的治疗和观察,但是对于一些年轻的女性既往没有生过孩子或者同时合并子宫内膜癌的早期,也是可以暂时保守治疗尝试要孩子的,但是一定要做好严密观察。

怎样才能知道自己患了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又称子宫体癌。作为女性生殖道常见三大肿瘤之一,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特别在肥胖女性人群中,已成为一种“流行病”。子宫内膜癌患者中,很多都是同时合并肥胖、高血压或糖尿病,因此如果你的身材日渐发福可一定要小心了!

那么,怎么才能知道自己患了子宫内膜癌?有哪些检测手段呢?

1、B超检查

B超检查可以了解子宫大小、子宫内膜厚度、有无回声不均或宫腔内赘生物,有无肌层浸润及其程度等,其诊断符合率达80%以上。由于子宫内膜癌患者肥胖者甚多,因此经阴道超声比经腹部超声更具优势。由于B超检查方便及无创,因此成为诊断子宫内膜癌最常规的检查,也是初步筛查的方法。

2、分段诊刮

目前确诊子宫内膜癌最常用、最有价值的方法。不仅可以明确是否为癌,子宫内膜癌是否累及宫颈管,还可鉴别子宫内膜癌和子宫颈腺癌,从而指导临床治疗。对于围绝经期阴道大量出血或出血淋漓不断的患者,分段诊刮还可以起到止血的作用。分段诊刮的标本需要分别标记送病理学检查,以便确诊或排除子宫内膜癌。

3、宫腔镜检查

宫腔镜下可直接观察宫腔及宫颈管有无癌灶存在,癌灶部位、大小、病变范围,及宫颈管有否受累等;直视下对可疑病变取材活检,有助于发现较小的或较早期的病变,减少了对子宫内膜癌的漏诊率,宫腔镜直视下活检准确率接近100%。宫腔镜检查和分段诊刮均有发生出血、感染、子宫穿孔、宫颈裂伤、人流综合反应等并发症的可能,宫腔镜检查还有发生水中毒等风险。对于宫腔镜检查是否可导致子宫内膜癌播散尚有争议,目前大部分研究认为宫腔镜检查不会影响子宫内膜癌的预后。

4、细胞学检查

可通过宫腔刷、宫腔吸引涂片等方法获取子宫内膜标本,诊断子宫内膜癌,但其阳性率低,不推荐常规应用。

5、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可较清晰地显示子宫内膜癌的病灶大小、范围,肌层浸润以及盆腔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情况等,从而较准确估计肿瘤分期。CT对于软组织的分辨率略低于磁共振成像,因此在具有条件的医院,应用磁共振成像术前评估者较多。

6、肿瘤标志物CA125

在早期内膜癌患者中一般无升高,有子宫外转移者,CA125可明显升高,并可作为该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检测病情进展和治疗效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

    本文地址:https://www.shdoqs.com:443/yuer/30350.html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