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便秘推拿手法(小儿便秘推拿手法常用几种手法)

便秘是小儿常见疾病之一,不仅影响宝宝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绿色疗法逐渐受到关注。小儿便秘推拿手法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具有简便、安全、有效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家长和医生的青睐。本文将详细介绍小儿便秘推拿手法,帮助家长和医生更好地应对小儿便秘问题。

一、小儿便秘的成因

小儿便秘的成因较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饮食不当:如摄入纤维素过少、水分不足、食物过于精细等,导致肠道蠕动减慢,粪便干硬。

2. 生活习惯不良:如睡眠不足、缺乏运动等,影响肠道蠕动。

3. 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肠道蠕动功能不协调。

4.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抗生素、抗过敏药物等,可能引起小儿便秘。

二、小儿便秘推拿手法

1. 揉腹法

操作方法:以肚脐为中心,用手掌根部或指腹轻轻揉按腹部,顺时针方向旋转,力度适中,每次约5分钟。

注意事项:揉腹时,注意观察宝宝表情,如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

2. 按摩足三里穴

操作方法: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膝眼与踝尖连线的中点处。用拇指指腹按揉足三里穴,每次约2分钟。

注意事项:按揉时,力度适中,避免用力过猛。

3. 按摩天枢穴

操作方法:天枢穴位于腹部,位于肚脐两侧,左右各一个。用拇指指腹按揉天枢穴,每次约2分钟。

注意事项:按揉时,力度适中,避免用力过猛。

4. 按摩中脘穴

操作方法:中脘穴位于腹部,位于肚脐上方,距离肚脐4横指处。用拇指指腹按揉中脘穴,每次约2分钟。

注意事项:按揉时,力度适中,避免用力过猛。

5. 推拿背部

操作方法:让宝宝趴在床上,用双手拇指从宝宝背部脊柱两侧,沿脊柱两旁向两侧分推,直至腰骶部。每次约5分钟。

注意事项:推拿时,力度适中,避免用力过猛。

三、小儿便秘推拿手法注意事项

1. 推拿前,确保宝宝情绪稳定,避免在宝宝饥饿、疲劳或哭闹时进行。

2. 推拿过程中,观察宝宝反应,如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

3. 推拿后,给宝宝喝适量温水,有助于排便。

4. 如推拿后效果不明显,应及时就医。

小儿便秘推拿手法是一种绿色、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家长和医生应充分了解其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为宝宝提供更好的健康保障。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还需注意培养宝宝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规律,共同助力宝宝健康成长。

小儿推拿治疗宝宝便秘手法

宝宝便一般是因饮食而起,但是大家都知道,宝宝身体虚弱,根本不能经得起各种药物的折磨。所以,除了药物治疗外,还有一些比较实用的物理治疗手法,一起来看看吧。

01

补肾水:

位于如图所示的小指螺纹面。操作时,从小指根推至小指尖100次左右。坚持数天,有补肾固本,清热利尿的功效。

02

摩腹:

用手掌或四指轻贴腹部,顺时针缓慢移行,力度要适中。能直接顺应肠道走向,促进肠蠕动,有调和脾胃,降逆消导,补脾健胃之功效。

03

清大肠:

大肠穴位于食指桡侧缘。操作时用手指由虎口推向指尖,每次操作推100~300次。能治疗湿热、饮食、痰饮等停积肠道、气机受阻之便秘、腹中灼痛、黄疸等。

04

退六腑:

位于前臂尺侧缘,神门穴至抖肘成一直线。以中食指指腹,自肘关节推至掌根,每次操作推300~500次。用于阳明腑实之痞满燥实坚,能通腑泻热,滑肠泻下。

05

下推七节骨:

位于第四腰椎至尾骨端成一直线。二指合并由上往下,擦至皮肤发红为度。适用于一切热证、实证如烦躁不眠、便秘等;具有升降脾胃,调理二便之功效。

治疗小儿便秘推拿方法 小儿便秘推拿手法图解

1 小儿便秘临床表现

实秘:面红身热,口臭心烦,口干欲饮,纳食减少,噫气泛酸,胸胁痞满,腹中胀满,大便干结,小便短赤。

虚秘:面唇发白,指爪无华,形瘦气怯,便秘不畅,便不坚硬或软,小便清长,腹中冷痛,喜热恶冷,四肢不温。

2 小儿便秘常用推拿方法

治则:导滞通便。

推拿方法:揉中脘,摩腹,揉龟尾,推下七节骨。

实秘者加清大肠,退六腑,按弦走搓摩,揉天枢。

虚秘者加补脾胃,清大肠,推三关,揉天枢,捏脊,按揉足三里。

3 小儿便秘推拿操作手法

揉中脘:推拿者用掌心或四指揉中脘,也可向上或向下直推100-200次。

摩腹:用掌或四指揉摩腹部5分钟。

揉龟尾:用拇指端或中指端揉尾椎骨端100次。

推下七节骨:七节骨位置为命门至尾椎骨端成一直线处,用拇指面或食指,中指自上向下直推100次。

清大肠:从虎口直推向食指尖100次,称为清大肠。

退六腑:用拇指面或食指,中指面自肘推向腕,推300次,为退六腑。

按弦走搓摩:推拿者用双手掌自患儿两胁处自上而下搓摩至天枢处,搓50-100次。

揉天枢:采用捏挤法,用食指,中指同时按揉天枢100-200次。

捏脊:用食指中指直直面自下而上捏拿大椎至长强直线处,一般捏3遍。

推三关:用食指,中指指腹自腕推向肘,推100-500次。

按揉足三里:用拇指端按揉外膝眼下3寸处的足三里30-50次。

4 小儿便秘推拿方解

清大肠,揉天枢,涤肠腑邪热积滞;清脾胃,揉中脘,摩腹,按揉足三里,健脾和胃,行滞消食;按弦走搓摩疏肝理气,顺气滞;揉龟尾,推下七节骨,退六腑,以通便清热;补脾经,推三关,捏脊,按揉足三里补养气血,健脾调中,强壮身体。

宝宝便秘,有哪些推拿手法有用

改善宝宝胃肠道功能,缓解便秘——那就是小儿推拿。

第一步:揉天枢3分钟——疏调大肠

位置:天枢穴,即与肚脐平行,往外(腰间)2寸的两个点。

手法:让宝宝仰卧,妈妈用大拇指的指腹按揉天枢穴,1秒揉1-2次,共揉3分钟,约100-150次。

原理:中医认为,天枢穴是“大肠之募穴”,也是腹部的要穴,主要用于疏调大肠,理气行滞、消食等,可以治疗宝宝腹胀腹痛、便秘、腹泻等胃肠道疾病。

第二步:揉摸腹部5分钟——消食导滞、泄热通便

位置:以肚脐为圆心,以约2指宽为半径画圆。

手法:让宝宝仰卧,妈妈用手掌或中间三指,顺时针在宝宝肚子上缓慢画圆揉摸。共揉5分钟左右。

原理:这样揉摸宝宝的腹部,不仅能够揉到宝宝肚脐两侧的天枢穴,同时还能够揉到位于肚脐正中的神厥穴。神厥穴具有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的作用。与天枢穴相配按摩,能够起到良好的通便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宝宝便秘,要依顺时针方向揉,若逆时针按揉,则起到温补止泻的作用。

第三步:下推七节骨2分钟——升降脾胃,调理二便

位置:位于宝宝背部正中线,由腰部的最低点的凹陷处,到尾脊骨。

手法:让宝宝俯卧,妈妈用拇指或中间三指,自上向下,从宝宝腰部最低点的凹陷处推至尾脊骨,约一秒钟推一下,共推2分钟,100-300次。

原理:推七节骨是小儿推拿中治疗胃肠道疾病的常见手法之一。下推七节骨具有升降脾胃,调理二便的功效,适用于一切热证、实证如烦躁不眠、便秘等症状。同样需要注意的是,小儿便秘务必“下推”,若小儿腹泻,则用“上推”的手法,千万别弄反了。

第四步:揉龟尾2分钟——通气理大肠

位置:尾椎骨最末端,宝宝小屁股的凹槽内。

手法:让宝宝俯卧,妈妈用手顶住宝宝尾骨最下端,往上方向按揉,力度适中,一次约按揉1秒,共揉2分钟,100-300次。

原理:中医认为,按揉鱼尾穴能够“通调督脉之气”,调整大肠功能,有助于消滞通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

    本文地址:https://www.shdoqs.com:443/yuer/25090.html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