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学领域,有一种人格特质叫做“肛门滞留型人格”,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奇怪?别急,下面我们就来揭秘一下这种人格的特点和成因。
什么是肛门滞留型人格?
肛门滞留型人格,又称“肛门滞留型性格”,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导致其心理发展停滞在肛门期,表现出一些与肛门期相关的人格特质。
肛门期是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中的第一个阶段,大约发生在0-1岁左右。在这个阶段,婴儿的主要需求是通过排泄来满足自己的生理需求。如果在这个阶段,婴儿的需求得到满足,他们就会形成健康的人格特质;如果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就可能形成肛门滞留型人格。
肛门滞留型人格的特点
1. 约束感强
肛门滞留型人格的人往往对规则、纪律有很强的约束感,他们喜欢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不喜欢冒险和不确定性。
2. 完美主义
他们追求完美,对细节非常关注,不允许自己犯错误。这种追求完美的态度可能会导致他们过于焦虑和紧张。
3. 控制欲强
他们喜欢控制自己和他人的生活,对他人有很高的期望值。如果他人不能满足他们的期望,他们可能会感到愤怒和失望。
4. 不愿意改变
肛门滞留型人格的人不愿意改变,他们喜欢维持现状,即使现状并不理想。
5. 情绪不稳定
他们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肛门滞留型人格的成因
1. 家庭环境
在肛门期,如果家庭环境不稳定,父母关系紧张,或者父母对婴儿的需求反应迟钝,都可能导致婴儿的心理发展停滞在肛门期。
2. 自我认知
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如果对自己的认知出现偏差,也可能导致肛门滞留型人格的形成。
3. 社会文化
社会文化背景也会对个体的人格特质产生影响。例如,在一些强调纪律和规矩的社会中,个体更容易形成肛门滞留型人格。
如何应对肛门滞留型人格
1. 自我认知
要认识到自己的人格特质,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要尝试调整自己的认知,避免过度追求完美和过度控制。
2. 调整生活习惯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有助于改善肛门滞留型人格。
3. 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肛门滞留型人格对日常生活造成困扰,建议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总结
肛门滞留型人格是一种常见的人格特质,了解其特点和成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通过调整认知、改善生活习惯和寻求专业帮助,我们可以克服肛门滞留型人格带来的困扰,过上更加健康、快乐的生活。
序号 | 特点 | 描述 |
---|---|---|
1 | 约束感强 | 追求规则、纪律,不喜欢冒险和不确定性 |
2 | 完美主义 | 追求完美,对细节关注,不允许自己犯错误 |
3 | 控制欲强 | 喜欢控制自己和他人的生活,对他人期望值高 |
4 | 不愿意改变 | 喜欢维持现状,即使现状不理想 |
5 | 情绪不稳定 | 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你更好地了解自己,如果你有任何想法或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肛门期人格是怎样的
习惯都是从脑袋开始发育的时候养成的,循环渐进,慢慢形成我们难以再改变的人格,这边文章着重分析肛门期人格和儿童肛门期。
一、肛门期人格
“肛门滞留人格”应该是精神分析中所讲的“肛欲期”人格,主要是儿童在1-2岁期间形成的,这个时间正是父母管教儿童开始形成排便规律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如果父母的要求极为严格,对儿童的排便有严格的控制,那么儿童可能会形成一种“肛欲期”性格:过分的遵守规则,过分爱干净,并且情绪比较暴躁易怒,喜欢暴力和攻击性倾向,也这是在这个时期,儿童被大量灌输“干净”和“肮脏”的观念。而我们知道“性”的东西如果被父母排斥为“肮脏的”话,那么孩子就可能会形成强迫的倾向,强迫症通常是与“性”有关联的,比如对性的不洁感,或者儿时目睹性交的场面,都可能是强迫症的成因。
二、儿童肛门期
弗洛伊德所划分的人格发展的第二阶段,约发生在1~2、3岁。他认为此阶段儿童关心与肛门有关的活动,大便是他们的一种乐趣。大小便训练时引起的强烈冲突可能造成两种肛门期人格:一种是肛门排泄型人格,表现为邋遢、浪费、无条理和放肆;另一种是肛门便秘型人格,表现为过分干净、谨慎,注意小节,过分注意条理化。他认为在此过程中,儿童的手和身体的运动得到锻炼,学会合作、模仿和反抗。因此,弗洛伊德特别要求父母注意对儿童大小便训练不宜过早、过严。
三、肛门期性格
肛门型性格亦称“肛门人格”。是精神分析理论术语。指肛门期因反抗父母、阻碍肛门性欲的满足,特别不满如厕训练而形成的性格。包括肛门固着型性格和肛门排出型性格。前者指个体成年后力比多发展仍固着于肛门期训练大小便时所表现的性格特征。
指肛门期因反抗父母、阻碍肛门性欲的满足,特别不满如厕训练而形成的性格。包括肛门固着型性格和肛门排出型性格。前者指个体成年后力比多发展仍固着于肛门期训练大小便时所表现的性格特征。
其特点:注重整洁,办事有条理,节省,意志坚定,不浪费时间,勤奋,勇于负责等;喜欢解大便,肮脏,吝啬,固执,保守等。后者指个体在肛门期因排泄受到过分奖励而形成的性格。其特点:慷慨大方,喜赠礼物,乐善好施和慈善博爱等。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五时期
弗洛伊德认为,每个儿童都要经历几个先后有序的发展阶段,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五时期:即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儿童在这些阶段中获得的经验决定了他的人格特征。事实上,弗洛伊德相信成年人格实际上是在生命的第五年就已形成。
每一阶段的划分是以动欲区的转移为依据的,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发展,主要是本能的发展,本能的根源在于身体的紧张状态,多集中在身体的某些部位,称为动欲区。动欲区在发展的早期是不断变化的,首先是口腔,其次是肛门,然后是生殖器,据此他将人格发展分为五个时期,即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每个时期都有与性有关的特殊的矛盾冲突,人格的差异与个人早期发展中性冲突解决的方式有关。如果某一时期的矛盾没有顺利解决,性的需求没有满足或过度满足,儿童就会在以后保持这个时期的某些行为,即“停滞现象”。“停滞”与“退行”是紧密联系的。所谓“退行”是指当个人受到挫折或焦虑时,他就会返回到早期发展阶段,出现幼稚行为,如哭泣、抽烟、酗酒等。一个人一旦发生退行现象,他总是倒退到他曾停滞的那个发展阶段。
口唇期:口唇期出现在生命的第一年,这个时期的动欲区是嘴。在口唇阶段的初期(0~8个月)快感主要来自唇与舌的吮吸活动,吮吸本身可产生快感,婴儿不饿时也有吮吸手指的现象就是例证。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一个被“停滞”在口唇阶段初期的人可能会从事大量的口唇活动,诸如沉溺于吃、喝、抽烟与接吻等,这种人的人格被称为口欲综合型人格。在口唇期的晚期(8个月~1岁),体验的感受部位主要是牙齿、牙床和腭部,快感来自撕咬活动,一个被“停滞”在口唇阶段晚期的人会从事那些与撕咬行为相等同的活动,如挖苦、讽刺与仇视。这种人的人格被称为口欲施虐型人格。
肛门期:肛门期出现在生命的第二年,动欲区在肛门区域。在这一时期,儿童必须学会控制生理排泄,使之符合社会的要求,也就是说儿童必须形成卫生习惯。在肛门期,快感主要来自对粪便的排出与克制,如果这一时期出现停滞现象,可使人格朝着慷慨、放纵、生活秩序混乱、不拘小节或循规蹈距、谨小慎微、吝啬、整洁两个方向发展,形成“肛门排泄型”或“肛门滞留型”人格。
生殖器期:这个时期发生在生命的第三至五年,动欲区在生殖器区域,它是弗洛伊德发展阶段理论中最复杂和争议最大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最显著的两个行为现象是“恋亲情结”和“认同作用”。恋亲情结因儿童性别的不同有“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之分。根据弗洛伊德的说法,男孩子到了这个年龄,开始对自己的母亲产生一种爱恋的心理和欲求,同时又有消除父亲以便独占母亲的心理倾向。在另一方面,男孩子因为上面所说的一些想法而产生“阉割恐惧”,害怕自己的性器会被父亲割掉。为了应付由此产生的冲突和焦虑,男孩子终于抑制了自己对母亲的占有欲,同时与自己的父亲产生认同作用,学习男性的行为方式,这对个人的成长和社会化极为重要。弗洛伊德认为,与此类似的心理过程和行为反应也在女孩子身上发生,这就是所谓的“恋父情结”。女孩子最后也与母亲发生认同作用,而开始习得女性的行为方式。
弗洛伊德认为,适当地处理性器期的矛盾冲突是影响人格健全发展的重要因素。与父母亲的认同不但是超我发展的启端,同时也是两性行为方式的基本学习历程。弗洛伊德认为此一时期的矛盾冲突不易解决,因而产生滞留现象的机会很多,这乃是造成日后许多不良行为如侵略性人格和异常性行为的导因。
潜伏期:这里所谓“潜伏”,指的是儿童对性器兴趣的消失。这种情形的发生可能与儿童因年龄增大而其生活圈也随之扩大有关。儿童到了这个年龄,他们的兴趣不再局限于自己的身体,对于外界环境,也逐渐有了探索的倾向。由于这个时期的行为少有与身体某一部位快感的满足有直接关系,于是乃有“潜伏”的说法。
生殖期:到了青春期,随着生理发育的成熟,于是进入人格发展的最后时期——生殖期。在这个时期,个人的兴趣逐渐地从自己的身体刺激的满足转变为异性关系的建立与满足,所以又称两性期。儿童这时已从一个自私的、追求快感的孩子转变成具有异AA权力的、社会化的成人。弗洛伊德认为这一时期如果不能顺利发展,儿童就可能产生性犯罪、性倒错,甚至患精神病。由于弗洛伊德重视早期经验,所以他对潜伏期和生殖期没有较多论述。
在弗洛伊德看来,这三个阶段就决定了个人将来人格的发展。在其中的任何一个阶段,如果出现了问题,没有解决这个问题,那么人格发展就会停留在这个阶段,成年之后,就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弗洛伊德据此界定了三种病态的人格。
一种叫做口唇人格,即口唇期出现问题后产生的影响。其最大特点就是自恋,自恋是self-love,就是爱上了自己。古希腊神话里面有一个玉树临风的小伙子站在水塘边,爱上了自己在水中的倒影。爱到什么程度?爱到一头扎下去了,他自己一直没上来,就从那儿长出了一只水仙花,水仙花的希腊语就是“自恋”的名词。他是一个只顾自己,从来不考虑别人的人。
第二种是肛门期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所导致的肛门人格。其特点第一是刚愎自用,顽固不化。第二个是反权威,所有的权威都要反。只要你是权威,即使原来我们俩是好朋友,你当了班长,我就要反对你。第三个特点是过分地要求清洁和整洁。这一点有的同学可能会想,为什么?我经常讲,但讲完之后都挺不好意思的,可能好多人会骂我,就是过分要求清洁和整洁的人实际上在弗洛伊德看来是一种称为反向作用的防御机制造成的。
所谓反向作用,就是如果人们内心的某种欲望不能被接受,就会通过做出与之相反的行为来对抗它。比如精神病院里有的病人每天都去关煤气,而且每天要关好多次。为什么?实际上他就有一种要把煤气打开把大家都毒死的欲望,为了控制住这一欲望,就每天去把它拧紧。那么过分地清洁和整洁的人,实际上反映了他们内心的一种要把一切都搞得很脏的欲望。原因是小时候排泄训练,父母训练他不随时随地大小便,现在过分清洁和整洁就是这样一种表现、一种反应,内心里是一种把所有地方都弄上大小便的欲望。但这时候请你不要骂我,要骂就骂弗洛伊德,如果你很爱干净的话。
第三种,如果在生殖器阶段出现问题,那就是生殖器人格。生殖器人格是有性别差异的,男性生殖器人格的典型特点,很像美国二战期间的罗斯福总统讲过的一句话:“Speak softly,but you have to bring with you a big stick”。就是跟人讲话一定要好好讲,但是一定要带上大棒。什么意思?这样的人温文尔雅,对人非常好,但是有前提:你必须听我的。我可以很好地来劝你,给你编一个很好的理由要你怎么做,我会跟你讲得很好,会耐心地给你讲。你接受了,我还是这么耐心。如果没接受,我会大棒子打下来。所以二战以后,美国历任总统都是这样的,包括现在打伊拉克还是这样,Speak softly。我会好好跟你讲,因为我派了好多次去核查你的武器,你不听,那对不起,包括现在伊拉克接受了联合国的协议之后,美国人还在那儿做好各种各样的准备,随时准备,现在我都不soft了,不跟你好好讲了。
对于生殖器人格的男性来讲,他最怕的事情是别人说他不是男人。所以生殖器人格的人对成功的理解是I am a man。只要任何的能够表现我是一个男的,那我就成功了。对肛门人格的人来讲,所谓的成功就是I can control,我能控制,当然两三岁是控制大小便,到后来就是控制一切。而口唇人格的人的成功就是I get,我得到我想要的东西,这就叫成功。
女性的生殖器人格是歇斯底里人格,其典型表现是当与男朋友相处的时候,仍然是小女儿与父亲相处的模式。这种模式是,她跟她的男朋友在一起的时候会表现得非常可爱,也会非常亲密,非常依恋,但是如果男朋友有一点点进一步的要求,她就会被这种“人世间的丑恶”所震惊。而且她的界限很明显,过了这个界限就是丑恶;没过这个界就很好,就是和小女儿跟父亲的关系一样非常亲密。这是女性生殖器人格的特点。在弗洛伊德看来,所谓的心理异常就是这么产生的。而且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人们这种无意识里面本能的欲望,即性和攻击性的欲望是不能被接受的,就要通过力量把它压到下意识里去,压到无意识里边去。如果它拼命往上钻,其原因就是早期经历中的问题。
弗洛伊德人格发展五个阶段是什么
谈到心理学,就不得不提到心理学之父弗洛伊德了,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对人格进行全面而深刻研究的心理学家,他的“人格三结构”理论是第一个完整的人格理论。接下来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他的人格发展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口唇期(0一1岁)也称口欲期、口腔期。
特点:原始欲力(力比多)主要靠口腔部位的吸吮、咀嚼、吞咽等活动获得满足,并因此感到快乐。
未满足的后果:成人阶段可能形成相应的人格特征。(如贪吃、酗酒、吸烟等行为表现及悲观、依赖、苛求等性格)
第二阶段:肛门期(1一3岁)也称肛欲期。
特点:原始欲力的满足,主要靠大小便排泄时所生的刺激快感获得满足。此时培养孩子对排便的控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对孩子是至关重要的。
控制过严后果:如果排便训练过于严格,儿童会形成过度控制的行为习惯,如洁癖、吝音和强迫的人格特征,也有可能造成儿童的反抗,从而形成过度铺张浪费、越轨的人格特征;如果排便训练过于随便,儿童在成年后容易形成肮脏、浪费、凶暴和不守秩序等人格特征。
第三阶段:性器期(3一6岁)也叫生殖器期、俄狄浦斯期。
特点:原始欲力的需求,主要靠性器官的部位获得满足。认识到两性之间解剖学上的差异和自己的性别,喜欢触摸自己的性器官。以异性父母作为自己“性爱”的对象,出现“恋父”“恋母”情结),也因此是性别认同的重要阶段。(儿童在仇恨同性父母的同时又害怕报复,最后在压抑自己的性欲,停止对父亲的敌视,逐渐接近、接纳、认同父亲,并逐渐发展起同性父母的态度、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否则,儿童就可能演变成同性恋或异装癖、异性癖等性心理障碍。)
弗洛伊德认为,前三个阶段是人格发展的最重要的阶段,为成年后的人格模式奠定了基础。他主张,人格的最初形成应是在5岁左右。
第四阶段:潜伏期(6岁一青春期)。
特点:因道德感、美感、羞耻心等心理力量的发展,和儿童兴趣的拓展,原始欲力呈现停滞或退化的现象,处于潜伏状态。对性缺乏兴趣,男女儿童情感上较疏远。性的冲动转向自然、体育、歌舞、艺术等方面。
第五阶段:生殖期(青春期一成年)也叫两性期。
特点:此时期个体性器官成熟生理上与心理上所显示的特征,两性差异开始显著。异性爱的倾向占优势。性的需求转向相似年龄的异性,开始有了两性生活的理想,有了婚姻家庭的意识,至此,性心理的发展达到成熟。
以上就是关于弗洛伊德人格五阶段的介绍了,弗洛伊德认为,个体的人格发展要想在性、心理和社会的方面都达到成熟状态,即达到生殖期人格的理想水平是很难的,很少有人能达到。因为人格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两种危机:一是固着,即不论在每个人格发展阶段满足过多或过少,都会使里比多停滞在那个阶段,从而使个体在成年后表现出该阶段的人格特征;二是倒退,即个体在人格发展过程中遇到挫折,从而从高级阶段返回到低级阶段,表现出低级阶段的人格。他认为固着和倒退是心理疾病产生的原因。作为父母,要多关注孩子的心里健康发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