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全球范围内的新冠疫苗研发与接种工作备受关注。近期有关新冠疫苗的争议日益升温,甚至有人提出“新冠疫苗最好别打”的观点。本文将围绕这一话题展开,探讨新冠疫苗的潜在风险,并对疫苗争议进行反思。
一、新冠疫苗的潜在风险
1. 疫苗副作用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新冠疫苗的常见副作用包括注射部位疼痛、疲劳、头痛、肌肉痛、发热等。虽然这些副作用大多轻微,但仍有一部分人在接种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如过敏性休克、心肌炎等。
2. 疫苗与罕见疾病关联
有研究表明,新冠疫苗与某些罕见疾病存在潜在关联。例如,英国科学家发现,接种新冠疫苗后,个别患者出现血栓症状。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也承认,新冠疫苗可能增加罕见疾病的风险。
3. 疫苗与变异病毒
随着新冠病毒的不断变异,疫苗的保护效果可能受到影响。一些研究表明,接种新冠疫苗后,病毒变异株仍能在人群中传播,甚至出现突破性感染。
二、疫苗争议的反思
1. 疫苗接种的重要性
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疫苗接种有效降低了各种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因此,在新冠疫情背景下,接种疫苗对于保护个人和公共卫生具有重要意义。
2. 疫苗接种的自愿性
疫苗接种应遵循自愿原则。在充分了解疫苗的潜在风险和益处后,个人有权自主决定是否接种。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尊重公民的选择,避免强制接种。
3. 疫苗研发与监管
疫苗研发与监管是确保疫苗安全性的关键环节。各国政府应加大对疫苗研发的投入,提高疫苗质量。加强对疫苗的监管,确保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及性。
4. 科学传播与公众教育
科学传播与公众教育是消除疫苗争议的重要途径。社会各界应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疫苗的认知水平,消除对疫苗的误解和恐慌。
新冠疫苗在预防新冠病毒传播、保护公共卫生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疫苗也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在疫苗接种过程中,我们要充分了解疫苗的利弊,尊重个人意愿,加强科学传播与公众教育,共同应对新冠疫情。疫苗研发与监管机构应不断改进疫苗质量,确保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及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战胜疫情,共创美好未来。
哪十种人不建议打新冠疫苗
1、对疫苗中任何成分过敏者,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急性过敏反应、荨麻疹、皮肤湿疹、呼吸困难、血管神经性水肿或腹痛)者。
2、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病期和发热者。
3、妊娠期妇女和哺乳期妇女,接种3个月内有生育计划者。
4、有惊厥、癫痫、脑病或精神疾病史或家族史;患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有格林巴利综合症病史者。
5、已被诊断为患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HIV感染、淋巴瘤、白血病或其他自身免疫疾病者。
6、已知或怀疑患有严重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心血管疾病、肝肾疾病、恶性肿瘤者。
7、使用抗肿瘤药物等免疫抑制剂者。
8、患有血小板减少症或出血性疾病者。
9、新冠病毒感染史者。
10、临床医师或接种工作人员认为不适合接种者。
新冠疫苗有什么副作用和后遗症打还是不打好
一、为何疫苗上市要这么久?
对于新冠肺炎这样突然爆发的传染病,疫苗的迟滞性,几乎不可避免。
我们平时能注射的疫苗,几乎都是几十年前甚至几百年前就已研发成功的。
比如,乙肝疫苗。
1970 年,因共用注射针头、有偿卖血输血、母婴感染等诸多原因,中国在短短 20 多年间,乙肝患者达到了 1.2 亿,占据全国总人口的 10%。
这意味着每 10 个人里,就有 1 个人携带乙肝病毒, 名副其实的乙肝大国。
为解决这个问题,我国从 1972 年开始便着手研发乙肝疫苗,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历时 3 年,终于研制出了第一代血源性乙肝疫苗——“ 7571 疫苗”。
研制成功后,却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投入高,产量低,疫苗价格每支高达 80 元!而当时普通人每月工资才 30 元左右,疫苗实在太贵了。
直到1986 年,美国默克制药公司经过 10 年的潜心摸索,终于研究出成本低,且能大规模生产的重组基因工程乙肝疫苗。
?除此之外,这两年大火的HPV 疫苗也是历经数年才诞生。
1991 年,中国科学家周健和澳大利亚免疫学家伊恩·弗雷泽开始投身研究,直到 2006 年 8 月 28 日,弗雷泽亲自为一对姐妹接种了世界上第一支宫颈癌疫苗。
很显然,疫苗的研发并不容易,是一项耗时久、高风险、高投入的工作。
那么疫苗到底是怎么研发出来的呢?
首先,要得到病毒样本。
病毒样本的采集由医院和国家实验室负责,经过一系列标准化流程转运给研发机构。
拿到病毒样本后,研究人员会从众多病毒中选出繁殖能力最强的,用作种子毒株。
种子毒株不断培育、繁殖,当它繁殖到某一代,致病力下降到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时,才可以成为疫苗株,经过灭活、裂解、提纯等方式处理后才能制成疫苗。
完成这些复杂的流程后,接着需要进行细胞试验、动物试验、临床试验。
疫苗临床研究通常分为三期:
Ⅰ 期主要评价安全性。
Ⅱ 期主要评价疫苗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同时探索免疫程序。
Ⅲ 期主要在更大人群范围内评价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在确保没有不良反应以及任何异常现象之后,再反复观察记录,判断疫苗是否有效,而这一步尤为关键。
只有确定有效且无害之后,才能为疫苗上市提供科学依据,再由鉴定部门层层审批,最终才能进行量产。
这些步骤缺一不可!
二十种人不宜打新冠疫苗有哪些-新冠疫苗尽量不要打可信吗
国家提倡人人打新冠疫苗,但也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目前有二十种人不宜打新冠疫苗,如果身体不属于这些范畴,那就建议大家打新冠疫苗,网上所谓的新冠疫苗尽量不要打不可信,全民接种新冠疫苗是我们的愿望,这样就可以杜绝疫情扩散。
1、二十种人不宜打新冠疫苗有哪些
目前,不适合打新冠疫苗的人有二十种:孕妇,哺乳期妇女,正在准备怀孕的男女,急性病患者,血小板减少症,出血性疾病患者,免疫功能受损,患有恶性肿瘤,患有肾病综合征,患有艾滋病,患有无法控制的严重慢性疾病,无法控制的癫痫病,脑病,进行性神经疾病,过敏性体质,精神病史或家族病史,极差的身体抵抗力,严重高血压患者 ,严重尿病并发症,医学建议在这些人不适合接种疫苗。
2、新冠疫苗尽量不要打可信吗
不要信网上那些所谓的谣言,国家现在是建议大家都接种新冠疫苗的。
虽然国家没有强制要求我们必须要接种疫苗,自己自愿接种就好了,不过还是觉得接种比较好,毕竟国家也是付出了很多,自己接种了也是支持自己的祖国,作为一个公民一个普通老百姓能够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莫过于此了,所以如果自己身体条件好没有什么接种疫苗的问题那就接种吧。
为了自己身体的健康,我们应该接种新冠疫苗,为了家人的身体健康,我们应该接种新冠疫苗,为了我们的国家和社会早日彻底战胜新冠病毒,我们应该接种新冠疫苗。
3、打新冠疫苗注意事项
月初注射的疫苗,按照要求,注射前一个月不要注射其他疫苗;注射头一天不要饮酒;高血压,感冒,备孕及哺乳期都不要去注射;注射后三天打针的地方不要沾水。因个人体质原因,注射后胳膊涨疼了好几天,当天有轻微的眩晕,就想睡觉。建议大家注射前吃饱饭,注射完后回家睡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