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这个看似陌生却又常见的皮肤病,困扰着许多人的日常生活。它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不适,更影响着心理健康。本文将围绕荨麻疹的症状、原因、预防和治疗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帮助读者了解这一常见皮肤病,从而更好地守护肌肤健康。
一、荨麻疹的症状
1. 皮肤瘙痒:荨麻疹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就是皮肤瘙痒,这种感觉难以忍受,让人坐立不安。
2. 皮肤风团:风团是荨麻疹的主要表现,呈淡红色或皮肤色,大小不等,形态各异,可融合成片。
3. 皮肤水肿:部分患者会出现皮肤水肿现象,表现为皮肤肿胀、紧绷感。
4. 伴随症状:荨麻疹患者还可能出现关节疼痛、头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二、荨麻疹的原因
1. 食物过敏:食物过敏是引起荨麻疹的常见原因,如海鲜、鸡蛋、牛奶、坚果等。
2. 药物过敏:某些药物,如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等,可能导致荨麻疹。
3. 感染: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也可能引发荨麻疹。
4. 气候因素:寒冷、潮湿、紫外线等气候因素也可能诱发荨麻疹。
5. 精神因素:情绪波动、压力过大等精神因素也可能导致荨麻疹。
6. 环境因素:尘螨、花粉、动物皮屑等环境因素也可能引发荨麻疹。
三、荨麻疹的预防
1. 注意饮食:避免食用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如海鲜、鸡蛋、牛奶等。
2. 严格用药:遵医嘱用药,避免自行购买药物。
3. 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减少过敏原。
4. 调整心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减轻压力。
5. 避免接触过敏原:了解自己的过敏原,尽量避免接触。
四、荨麻疹的治疗
1. 抗组胺药物:抗组胺药物是治疗荨麻疹的主要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
2. 镇静剂:对于瘙痒严重的患者,可适当使用镇静剂。
3. 激素治疗: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可使用激素治疗。
4. 光疗:光疗是一种物理治疗方法,适用于某些类型的荨麻疹。
5. 中医治疗:中医治疗荨麻疹具有独特优势,可根据患者体质选用中药、针灸等方法。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了解其症状、原因、预防和治疗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荨麻疹。在生活中,我们要注意饮食、用药、保持良好卫生习惯,调整心态,避免接触过敏原,从而守护肌肤健康。若出现荨麻疹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病情加重。
参考文献:
[1] 张晓梅,李晓东. 荨麻疹的病因及治疗[J].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9,26(3):1-3.
[2] 刘丽华,王丽丽. 荨麻疹的中医治疗进展[J]. 中医临床研究,2018,10(12):1-3.
[3] 胡丽华,张晓红. 荨麻疹的预防与护理[J]. 护理研究,2017,31(5):1-3.
荨麻疹的症状有哪些
荨麻疹是一种皮肤病,形成的病因比较复杂,有可能是因为外界环境的影响导致的,也有可能是遗传因素的影响,以至于出现荨麻疹的情况,患有荨麻疹的患者需要及时发现,早些治疗,那么荨麻疹的症状有哪些呢?如何诊断和治疗荨麻疹呢?
1、荨麻疹的常见症状
荨麻疹的俗称是风团、风疹团、风疹块,皮损克发生于全身各个部位,表现为迅速出现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风疹块,在风疹块出现前几分钟,局部肠发痒或有麻刺感。有的病人在风疹块出现前数小时或一两天内有全身症状如食欲不好、全身不适、头痛或红晕。
有时,风疹块呈环形,几个相邻的环形损害可以相接或融合而成地图状。风疹块往往在1~2小时或几小时内,最多1~2天内自然消失,不留任何痕迹,但别处常有新损害陆续出现,风疹块已消失处在24小时内一般不再发生新损害。
风疹块消失后,皮肤恢复正常,有时有暂时的色素斑,风疹快的大小及数目不定,可出现于任何部位的皮肤、黏膜。风疹块主要自觉症状是皮肤剧痒,针刺或灼热感,严重的病人有头痛、发热等全身症状,尤其急性葛麻疹病人发热高达40℃左右,血压可降低甚至发生昏顾及休克,须及时处理,大多数病人只有发痒的风疹块而无其他症状。
荨麻疹病因复杂,致敏源广泛,其根治方法是明确病因,避免复发,避免食用过敏性食物。一般来说,急性荨麻疹不需要做变应原检查,慢性荨麻疹作变态反映原检测,对无法避免的致敏源可给予脱敏治疗或预防性服药。以下是不同类型的荨麻疹症状表现及治疗方法:
2、急性荨麻疹症状
此型起病急,皮肤突发瘙痒,迅速出现大小不等的鲜红或苍白色风团,形态多样,孤立、散在或融合成片。数小时内水肿减轻,风团变为红斑而逐渐消失,但新的风团陆续发生,此起被伏。部分病人累及到胃肠道黏膜,可致腹痛、腹泻。若荨麻疹累及到呼吸道黏膜,可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症状。
治疗方法:急性荨麻疹尤其是伴有全身症状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积极地药物治疗,有喉头水肿、呼吸困难者,应立即吸氧,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
3、慢性荨麻疹症状
全身症状较轻,风团反复发生,可长达数月甚至若干年,可于晨起或临睡前加重,也可无规律,多数病人找不到原因。
治疗方法:以寻找病因为主。治疗上需要借助专业医生的指导,以口服抗组胺药物为主。一种药物无效时,可同时给予2~3种药物,一般给予第一代抗组胺药和第二代抗组胺药联合应用,治疗应持续至病情稳定后数日再逐渐减量,以达到脱敏的目的。
4、特殊类型荨麻疹
(1)皮肤划痕征
即皮肤被钝器划过处或手搔抓处出现条状隆起,伴瘙痒随即消退。可单独发生或与荨麻疹并存。
(2)血管性水肿
在疏松组织如眼睑、口唇、外生殖器等处发生局限性肿胀,累及皮下组织,边界不清,肤色正常或轻度充血,可伴瘙痒,持续1~3天可自行消退。若发生在喉头黏膜可出现呼吸困难,甚至发生窒息而死亡。
(3)寒冷性荨麻疹
有家族性和获得性两种,前者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出生后或早年即可发病,可持续终生,遇冷发生风团时可伴有发热、寒颤、头痛、关节痛等,嗜中性白细胞增高。后者多见于女青年。遇冷后,接触或暴露部位出现风团或斑块状水肿.持续30分钟或数小时,有时进食冷饮可致口腔和喉头水肿。
(4)胆碱能性荨麻疹
多见于青年,运动、受热、情绪紧张、进食热饮或酒精饮料等因素,可促使乙酰胆碱作用于肥大细胞而发生1~3mm的小风团,周围绕以红晕,不互相融合,半小时至1小时后可消退。
(5)日光性荨麻疹
是由日光过敏导致的荨麻疹,风团发生于暴露部位,伴瘙痒及针刺感。紫外线的致敏作用最强。
(6)压力性荨麻疹
局部皮肤受到外界压力后4~6小时发生肿胀,持续8~12小时消退。
治疗方法:特殊类型的荨麻疹应尽可能祛除病因再进行相应的治疗,外用药以白色洗剂、炉甘石洗剂及酚类止痒剂为主。
5、荨麻疹中医疗法
(1)风热型
多见于急性荨麻疹。辨证为风热袭表,肺卫失宣。治宜辛凉透表,宣肺清热。方以“荆防方”加减。
(2)风寒型
多见于寒冷性等麻疹。辨证为风寒束表,肺卫失宣。治宜辛温解表,宜肺散寒。方以“麻黄方”加减。
(3)阴血不足受风型
多见于慢性荨麻疹。辨证为阴血不足,风邪束表。治宜滋阴养血,疏散风邪。方以当归饮子加减。
(4)脾肺两虚型
多见于慢性荨麻疹。辨证为脾肺两虚,卫气不固。治宜健脾益肺,益气固表。方以玉屏风散加减。
6、如何预防荨麻疹
1、荨麻疹的预防应保持生活规律,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适应寒热变化。
2、如患有荨麻疹后,避免强烈抓搔患部,不用热水烫洗,不滥用刺激强烈的外用药物。这也是在荨麻疹的预防事项中需注意的一点。
3、积极寻找和去除荨麻疹的病因,治疗慢性病灶,调整胃肠功能,驱除肠道寄生虫。
4、荨麻疹患者应忌食动物蛋白性食物和海鲜发物,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不饮酒。保持清淡饮食,多吃些新鲜蔬菜和水果。因此,饮食在荨麻疹的预防中也很关键。
荨麻疹都有哪些症状
荨麻疹有很多症状,比方说红斑,皮肤瘙痒,肿胀,而且还会出现关节疼的现象。荨麻疹是日常生活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皮肤病,很多人又把荨麻疹叫做风疙瘩或风疹。荨麻疹虽然不是一种致命的疾病,但是他发作起来也是非常难受的,也会给患者带来很多的痛苦和不适。因为荨麻疹在发作起来会非常的痒,而且还会有红肿胀痛的感觉。
所以很多人都忍不住去挠,但是如果挠破了就很容易留下疤痕了,所以大家如果发作了荨麻疹最好是去医院看医生,医生一般会开一些药膏,涂抹在患处就不会那么难受了。而且荨麻疹在接触到过敏源的刺激之后,也会迅速的出现红斑,这些红斑也会慢慢的扩散,在按压的时候也会感觉到有一点疼痛。荨麻疹的症状是有很多的大家荨麻疹在发作的时候一定要找到具体的原因,这样才可以对症下药。
不同的原因要针对不同的治疗方法,如果是过敏体质的话,那么在一场生活中就要注意一下过敏源,尽量少接触一些容易让自己过敏的东西。如果是药物过敏导致的荨麻疹发作,那么就应该立刻停止使用这种药物。荨麻疹的发作周期是非常长的,而且很难根治,有些人就算是成年以后也会偶尔发作荨麻疹,所以大家在平常一定要注意,尽量远离过敏源。
荨麻疹的发作和日常的饮食和生活结构也是有很大的关系的,所以大家在生活当中一定要注意,不要吃一些容易导致过敏的刺激性食物,在生活方面也要保持干爽,健康,干净,要勤洗澡,勤换衣服。平常也要保持健康的作息习惯,不要熬夜,早睡早起,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荨麻疹的症状
1、急性荨麻疹:皮疹为瘙痒而形状不一、大小不等风团。淡红或瓷白色,边界清楚,周围有红晕。皮疹发生和消失都很快,此起彼伏,一日之内可发作数次。
2、血管神经性水肿(又名巨大寻麻疹):在眼脸、口唇、喉头、外阴等组织疏松而易于肿胀的部位发生荨麻疹时:往往呈现局部水肿,叫血管神经性水肿,身体其他部位可同时有风团存在。严重喉头水肿有引起窒息而致死的危险。
3、慢性荨麻疹:风团反复发作,可迁延至数周、数月或数年,为慢性荨麻疹。
4、皮疹发病部位不定。由食物等因素致病者多为全身性,多发于躯干及臀部等处。由昆虫叮咬等致病者多为局限性,多发生于四肢等暴露部位。
5、有些病者的皮肤对外界物理性刺激甚敏感,表现为皮肤划痕征阳性(用指甲或钝器划其皮肤,划过之处很快出现风团)。
6、患者如同时伴有肠粘膜荨麻疹时,常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
7、有时急性荨麻疹可出现于脓毒血症或败血症患者,遇此情况应及时诊断和积极抢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