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荨麻疹概述
荨麻疹,又称风疹块,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炎症性疾病。它以皮肤出现红色或皮肤色风团、瘙痒、水肿为特征,病因复杂,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本文将就荨麻疹的成因进行详细解析,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这一皮肤疾病。
二、荨麻疹的成因
1. 环境因素
(1)气候变化:气温、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可能诱发荨麻疹。如春季花粉过敏、夏季蚊虫叮咬等。
(2)空气污染:空气中的尘埃、花粉、动物皮屑等污染物可能成为荨麻疹的诱因。
2. 食物因素
(1)海鲜、蛋类、奶制品等易引起过敏的食物:部分患者对海鲜、蛋类、奶制品等食物中的蛋白质产生过敏反应,从而诱发荨麻疹。
(2)刺激性食物:辛辣、油腻、酒类等刺激性食物可能加重病情。
3. 药物因素
(1)抗生素:部分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可能引起荨麻疹。
(2)抗组胺药:部分抗组胺药物如赛庚啶、羟嗪等可能引起荨麻疹。
4. 感染因素
(1)细菌感染:细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可能诱发荨麻疹。
(2)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
(3)寄生虫感染:如钩虫、蛔虫等。
5. 精神因素
精神紧张、情绪波动、焦虑等心理因素可能诱发荨麻疹。
6. 内分泌因素
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内分泌疾病可能诱发荨麻疹。
7. 药物因素
部分药物如阿司匹林、非甾体抗炎药等可能引起荨麻疹。
三、荨麻疹的诊断与治疗
1. 诊断
(1)病史询问: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家族史等。
(2)体格检查:观察皮肤症状、伴随症状等。
(3)实验室检查:如过敏原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
2. 治疗
(1)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等。
(2)对症治疗:如外用止痒剂、局部冷敷等。
(3)病因治疗:针对诱发荨麻疹的原因进行治疗,如抗过敏、抗感染等。
四、预防与护理
1. 预防
(1)避免接触过敏原:了解自身过敏原,避免接触。
(2)注意饮食卫生:选择新鲜、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
(3)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2. 护理
(1)保持皮肤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患处,避免搔抓。
(2)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潮湿、闷热的环境。
(3)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荨麻疹的成因复杂,可能与环境、食物、药物、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了解荨麻疹的成因,有助于患者进行预防和治疗。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减少荨麻疹的发作。
参考文献:
[1] 张海燕,刘文杰,李慧君. 荨麻疹的病因与诊断[J]. 中国皮肤性病杂志,2019,33(10):779-782.
[2] 王丽华,张晓红,李慧君. 荨麻疹的中医治疗进展[J]. 中医药导报,2018,25(24):1-4.
[3] 胡丽华,刘晓红,李慧君. 荨麻疹的西医治疗进展[J].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7,24(7):1-3.
荨麻疹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荨麻疹俗称风团、风疹团、风疙瘩、风疹块.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它是由各种因素致使皮肤就膜血管发生暂时性充血与大量液体渗入真皮,造成局部皮肤水肿隆的损害。共特点是皮损迅速发生与消退,伴省剧痒。严重者可有发烧、腹痛、腹泻等全身症状。引起荨麻疹的团素很多,约3/4的患者不能找到具体原因,尤其是慢性荨麻疹。很多病人可由各种内源性或外源性的复杂因子共同作用引起。常见的致病因素有以下几种:
药物
许多药物常可引起本病.如青霉素、痢特灵、磺胺类药物。血清、疫苗等可通过变态反应引起芽麻疹的发作,吗啡、可待因、阿托品等药物能直接使机体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等引起。
食物
由含有特殊蛋白质的鱼、虾、蟹、鸡蛋、牛奶等.尤其是不新鲜及变质的高蛋白食物引起;其次某些香料、食物防腐剂及调味品亦可引起。
感染
细菌性感染、病毒性感染、真菌性感染与寄生虫。虫咬症如螨虫、跳蚤、臭虫、肠道寄生虫、包囊虫等。
吸入物
各种花粉、动物皮屑、羽毛、尘土、气体等,而且这些患者常伴有呼吸道症状。
荨麻疹俗称风团、风疹团、风疙瘩、风疹块.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它是由各种因素致使皮肤就膜血管发生暂时性充血与大量液体渗入真皮,造成局部皮肤水肿隆的损害。共特点是皮损迅速发生与消退,伴省剧痒。严重者可有发烧、腹痛、腹泻等全身症状。引起荨麻疹的团素很多,约3/4的患者不能找到具体原因,尤其是慢性荨麻疹。很多病人可由各种内源性或外源性的复杂因子共同作用引起。常见的致病因素有以下几种:
物理及化学因素
如冷、热、日光、摩擦及压力等物理性和机械性 *** 等。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也可导致荨麻疹,如家族性冷性荨麻疹。
精神因素及内分泌的改变
精神紧张、感情冲动、月经、绝经、妊娠等影响内分泌,也会引起荨麻疹。
内科疾病
淋巴瘤、癌肿、甲亢、风溼病和类风溼性关节炎、SLE、高血脂等病。
荨麻疹是怎么引起的
荨麻疹的引起原因,荨麻疹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皮肤病,特别是当前正是荨麻疹高发的季节,很多患者是第一次被诊断荨麻疹,估计对于荨麻疹并不是非常了解, 这样就不能及时采取护理措施及时防治荨麻疹,也不能够引起对于该疾病的重视 1、药物。绝大部份药物是通过变态反应引起的顽固性荨麻疹,常见药物有:血清制品、疫苗等。其发病有一定的潜伏期。而阿司匹林、吗啡、阿托品、维生素B1、多粘菌素等药物本身就是 组胺释放剂,能直接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而发生荨麻疹。 2、精神因素引起顽固性荨麻疹。精神紧张、情绪波动、抑郁等也可成为荨麻疹的诱发因素。 3、食物引起顽固性荨麻疹。主要是动物蛋白性食物,如鱼、虾、蟹、蛋、牛奶及其他海味是常见的致病因素。某些水果、蔬菜也可以致敏,加入食物中的调味品、防腐剂、颜料,食物中的 天然或合成物质如水杨酸、枸橼酸等也可以引起荨麻疹。 4、物理因素引起顽固性荨麻疹。如冷热、日光、摩擦和压力等都可引起。此外,胃肠疾病,代谢障碍,内分泌障碍和精神因素亦可引起。 5、疾病引起顽固性荨麻疹。如胃肠道疾病、肿瘤、结缔组织病、内分泌障碍、代谢障碍等也可成为荨麻疹的病因。 6、动物及植物因素,如昆虫叮咬或吸入花粉、羽毛、皮屑等。
引起荨麻疹的原因是什么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其临床特征是瘙痒和风团,通常由变态反应和非变态反应机制诱发。大约15%~25%的患者一生中患过荨麻疹,80%~90%的荨麻疹不能找到外部原因,这些患者传统上被称为患有慢性特发性荨麻疹。荨麻疹的平均病程为3~5年,部分患者可能持续20年。
荨麻疹的疾病分类疾病的分类是为了更好的理解其发病机制并指导治疗。根据病史、实验室检查可将荨麻疹分为变态反应性荨麻疹和非变态型荨麻疹,其中变态反应性荨麻疹又分为IgE介导和非IgE介导的荨麻疹。这种深入分类的目的在于对IgE介导的荨麻疹可尝试特异性免疫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皮肤炎性反应细胞侵润模式类似变应原诱导的迟发相反应,表现为浅层血管周围炎。而其细胞因子分泌模式{白介素-4(IL-4)、白介素-5(IL-5)、r干扰素(r-IFN)}提示一种Th0或混合Th1/Th2反应模式,而不是单纯的Th2反应。
【抗IgE抗体治疗荨麻疹的前沿科学】:目前,荨麻疹发病机制研究最多的是自身免疫学说,自身免疫性荨麻疹的发病越来越受临床荨麻疹研究的重视。虽然组胺被认为是荨麻疹发病中最重要的介质,急慢性荨麻疹患者在服用抗组胺类药物后风团会很快消失,荨麻疹得以缓解。结合上述IgE介导型免疫学说,组织中的肥大细胞和循环中或趋化到组织的嗜碱性细胞是产生组胺的2种主要源细胞,而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表面有IgE高亲和力受体,变应原结合可导致后者交联并诱导细胞中的组胺为主要炎性介质释放。组胺和其他介质也可通过非变态反应机制释放。除了组胺,其他肥大细胞介质(白三稀)也在荨麻疹中发挥作用。
有研究认为,约2/3的慢性荨麻疹与自身免疫有关,已有足够的依据证明:在部分慢性荨麻疹患者的体内存在能够使皮肤肥大细胞或嗜碱细胞脱颗粒的功能性抗IgE受体的抗体和(或)抗IgE抗体,在急性发作期约58%的患者在体内有IgE分子的自身抗体,25%患者有抗IgE抗体,而血清中IgE抗体的升高是导致组胺等炎性介质分泌的幕后主因。有一些个案报道了抗IgE抗体和抗白三烯制剂对部分慢性荨麻疹治疗有效。
【荨麻疹的治疗方法】荨麻疹的严重性和临床类型变化很大,因此治疗方案应个体化。与其它过敏性疾病一样,如果确定有明确过敏原,治疗方案中应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临床治疗荨麻疹的常用药物是抗组胺药,第1代如扑尔敏等可有效减轻症状和皮损数目,但有嗜睡和抗胆碱等不良反应;第2代如氯雷他定、盐酸西替利嗪等镇静作用弱,是目前临床一线药物,但大家会发现,抗组胺药物对荨麻疹起效很快,可是吃上药就能控制,不吃药依然会起荨麻疹,从急性荨麻疹到慢性荨麻疹,药物治疗断断续续,依然是无法摆脱荨麻疹困扰,近几年通过对过敏性疾病的研究,以及IgE介导型过敏的研究,人们已开始将抗IgE抗体免疫疗法介入到了一些慢性过敏性疾病如慢性荨麻疹,异位性皮炎(湿疹)、常年性鼻炎以及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抗IgE抗体免疫自限疗法。敏亦康抗过敏益生菌可参与IgE介导的免疫变态反应,通过测定人类树突状细胞与抗过敏益生菌共同培养后,对白介素(IL-12)的分泌调控的Th1免疫能力的作用从而筛选出具有抗过敏能力的抗过敏益生菌菌株组成,可以利用活性的、无致病性的微生物来改善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肠道微生物的生态平衡,进而促进免疫耐受功能,所含唾液乳杆菌拥有降低血清IgE过敏抗体的国际专利认证,连续补充三个月以上使得身体中的IgE浓度降低,这样一来使过敏原无法与体内的IgE抗体结合,从而不再发生过敏的系列生化反应。做到抗过敏药物与抗过敏益生菌降IgE抗体免疫疗法的有效结合亦可产生理想的康复结果,最终可缩短治疗荨麻疹的病程,减少荨麻疹复发率。
日常生活禁忌及饮食调理1、不要去抓2、不要热敷3.饮食宜清淡,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4.如果是食物过敏导致的荨麻疹,则禁食这种食物。避免吃含有人工添加物的食品,多吃新鲜蔬果。油煎、油炸或是辛辣类的食物较易引发体内的热性反应的食物少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