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长牙是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宝宝逐渐走向独立。关于婴儿长牙的时间,家长们的看法却褒贬不一。有人认为长牙早好,有人则认为长牙晚更好。本文将从婴儿长牙的生理特点、长牙时间的影响因素以及长牙早与晚的优缺点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家长们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婴儿长牙的生理特点
1. 长牙时间:婴儿一般在6个月至12个月之间开始长牙,但也有个别宝宝在4个月时就开始长牙,或者到1岁半时才长出第一颗牙。
2. 长牙顺序:婴儿长牙的顺序为:下颌中切牙、上颌中切牙、下颌侧切牙、上颌侧切牙、下颌第一乳磨牙、上颌第一乳磨牙、下颌犬齿、上颌犬齿、下颌第二乳磨牙、上颌第二乳磨牙。
3. 长牙过程:婴儿长牙时,牙龈会感到不适,表现为咬东西、流口水、烦躁不安等。此时,家长可以为宝宝准备一些牙胶或特制的牙胶,帮助缓解不适。
二、长牙时间的影响因素
1. 遗传因素:家族中长牙早或晚的遗传因素会对宝宝的长牙时间产生影响。
2. 生长发育:宝宝的整体生长发育水平也会影响长牙时间,如营养状况、身体健康等。
3. 生活习惯:宝宝的生活习惯,如饮食、睡眠等,也会对长牙时间产生一定影响。
三、长牙早与晚的优缺点
1. 长牙早的优点:
(1)有利于宝宝发音:长牙早的宝宝在学说话时,口腔器官的协调能力更强,有利于发音。
(2)有利于咀嚼:长牙早的宝宝在咀嚼食物时,牙齿的咬合能力更强,有利于消化吸收。
(3)有利于口腔卫生:长牙早的宝宝,家长更容易观察到宝宝的牙齿状况,及时进行口腔卫生护理。
2. 长牙早的缺点:
(1)牙龈不适:长牙早的宝宝,牙龈不适的时间较长,容易导致宝宝烦躁不安。
(2)可能影响睡眠:长牙早的宝宝,牙龈不适可能导致睡眠质量下降。
3. 长牙晚的优点:
(1)牙龈不适时间短:长牙晚的宝宝,牙龈不适的时间相对较短,宝宝烦躁不安的情况较少。
(2)有利于家长观察:长牙晚的宝宝,家长有更多时间观察宝宝的牙齿状况,及时进行口腔卫生护理。
4. 长牙晚的缺点:
(1)发音可能受影响:长牙晚的宝宝,口腔器官的协调能力相对较弱,可能导致发音不准确。
(2)咀嚼能力较弱:长牙晚的宝宝,牙齿的咬合能力相对较弱,可能导致消化吸收不良。
婴儿长牙的时间受多种因素影响,家长无需过于担忧。长牙早与晚各有优缺点,家长应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关注和护理。在此过程中,家长要保持耐心,关注宝宝的生长发育,为宝宝创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 张晓光,李晓华. 婴儿长牙时间与口腔保健[J].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7,10(3):45-47.
[2] 赵红,刘晓华. 婴儿长牙时间与营养、遗传的关系[J]. 中国妇幼保健,2015,30(11):1656-1658.
[3] 陈晓,王丽丽. 婴儿长牙时间与口腔卫生护理的研究[J]. 中国当代医学,2018,25(18):123-124.
婴儿长牙早好还是晚好
有些宝宝会在4~5个月出牙,但有些宝宝会在10~12个月出牙。即使出牙晚了,只要孩子身体正常,没有大问题,也不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正常情况下,孩子一般在4到10个月之间出牙。
第一,宝宝出牙晚不是很好。
有的宝宝身体健康,平时吃的食物质量好,营养价值全面,这样发育会越来越快,发芽早。有的孩子4个月就已经开始长牙,有的孩子10个月才开始长第一颗牙。不过这些情况毕竟不是很严重,只要孩子身体其他方面不太严重。孩子在吃饭的时候,也想睡觉。到时候已经移交了,大便也没有异常,说明孩子很健康,马宝不用太担心。但是,也有可能是孩子的身体缺钙,所以父母需要经常给孩子喂一些牛奶,或者父母需要多吃一些健康的食物,这样可以提高母乳的质量,然后孩子的身体也会补充一些钙,这样会使孩子的牙齿快速发育。
第二,正常情况下,孩子出牙在4到10个月之间。
大多数孩子在4到10个月之间出牙,有些孩子出牙很早,所以父母应该采取一些措施。可能有些家长发现不了孩子出牙,但是孩子出牙的时候,身体也会表现出一些症状。比如孩子嘴巴红肿,家长要用一些冰块冷敷,减轻疼痛。而且孩子出来后往往比较暴躁,总是用手挠父母。这时候家长就可以检查了。
长牙早对宝宝好,还是晚对宝宝好
一、长牙早对宝宝好,还是晚对宝宝好?
牙齿在正常萌出时间刚刚好,过早或过晚都是不正常的。宝宝的乳牙从6个月左右到两岁半开始萌出,乳牙全部长在一起。当然,6个月是平均年龄。有些孩子最早4.5个月也有乳牙,有时候8个月、9个月才萌出乳牙,但这些都在正常范围内。过早或过晚都会对婴儿产生不良影响。
具体原因如下:
1。有些孩子出生时会在嘴里萌出一种类似牙齿组织的硬组织。临床上通常称之为出生牙,这种情况应尽快拔除。因为宝宝的口腔黏膜很嫩,如果有硬组织,会造成周围软组织塌陷和溃疡。
2.如果到2岁甚至更晚的时候牙齿还没有萌出,可能有一些病理因素,所以家长要带孩子去医院检查,排除其他因素。个别乳牙有先天缺陷,即使年龄较大也长不出来,因此有必要调查病理因素。
二、如果宝宝的出牙没有受到缺钙或者其他疾病等不良因素的影响,那么宝宝早出牙要比晚出牙好。
原因:
如果不是受到缺钙或疾病等因素的影响,宝宝的出牙迟早不会影响宝宝的健康。
但如果宝宝出牙早,可以早一点吃更多的食物,及时补充宝宝成长所需的营养,更有利于营养的吸收。所以说宝宝出牙早不如出牙晚。
注意:
宝宝的长牙受遗传、外界环境、自身体质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当宝宝长牙异常时,建议家长去医院检查是疾病引起的还是缺钙影响的。
孩子十个月后还是没有乳牙,家长也不用太紧张。只要孩子身体健康,没有其他问题,一岁就有第一颗乳牙也没关系。注意喂养,合理及时添加辅食,多晒晒太阳。你宝宝的牙齿会自然长出来。
以上就是关于长牙早对宝宝好,还是晚对宝宝好的全部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
长牙早好还是晚好
出牙延迟
人一生有两副牙齿,即乳牙(共20个)和恒牙(共32个)。小儿出生时颌骨中已有骨化的乳牙牙胚,正常情况下,宝宝6~7个月时萌出第一颗乳牙。由于遗传等因素的影响,宝宝乳牙的萌出有早有迟,个体差异性较大。因此,我们会发现有的宝宝四个月就开始出牙了,有的则延迟至10~12月,这都属于正常生理范畴。
当宝宝超过一岁仍未出牙,则可视为异常。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与宝宝自身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有关。如婴儿患营养不良、佝偻病、呆小病等全身性疾病时,会使乳牙萌出延迟。其次,与母亲妊娠期及哺乳期的营养状况有关。我们知道,乳牙在胚胎期就开始生长发育了,这期间如果孕母营养不良,势必影响乳牙的生长发育;而哺乳期时母亲营养低下,也将影响宝宝的钙和磷的吸收,从而导致宝宝出牙延迟。再次,还要注意一种罕见的疾病——先天性无牙畸形。这种患儿不仅表现为缺牙或无牙,而且伴有其他器官的发育异常,如毛发稀疏、皮肤干燥、无汗腺等。此外,某些口腔肿瘤也可能对出牙不利。
综上所述,小儿十个月后仍未萌出乳牙,家长也不必过分紧张,只要孩子身体情况好,没有其他毛病,迟至一周岁时出第一颗乳牙也是没有关系的。注意喂养,合理而及时地添加辅食,多晒太阳,宝宝的牙齿自然会长出来的。
当宝宝出牙较晚时,许多家长可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宝宝会不会是缺钙呢?我们知道,钙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因此,婴儿如果缺钙,牙齿生长发育会出现延迟,有的小儿甚至一岁多了还不长牙齿,而他们的骨骼也会慢慢变软。实际上,我们说,仅仅根据小儿出牙时间的早晚,并不能真正断定他是否缺钙。但如果孩子在不出牙的同时,还伴有其他异常,如肋骨外翻、方颅、睡眠不安、夜间啼哭、易激惹及多汗等情况,那就要当心了,这表明你的宝宝已有早期佝偻病的症状,同时,他体内其他营养素如维生素、矿物质等,亦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缺乏。此时,你就应该及时带宝宝到专业医生那里做个详细的检查,以便查明原因,及时处理。切忌擅自给孩子服用大量鱼肝油、补钙剂和维生素D等,否则很容易引起维生素D过量甚至中毒。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家长可能会担心,孩子出牙延迟是不是就意味着他的骨骼发育较差,并且可能影响今后的生长发育?我们说,孩子出牙的早晚确实与骨骼的生长快慢有关,但这只是一种骨骼早期生长上的差别,是遗传差异在婴幼儿身上的体现。孩子长高主要靠的是长骨(四肢骨)的生长,合理营养、充足睡眠、适宜运动,加上遗传的影响才是长高的关键,而孩子出牙的早晚与其将来的身高并无直接关系。
出牙过早
与出牙延迟正好相反,另外一些孩子出牙就早多了,有的宝宝甚至在出生时口腔中已被发现有牙齿(特别是下门牙)萌出。
这些早萌的牙齿可能有三种情况。一是正常乳牙。出牙时由于牙胚距口腔黏膜太近,造成乳牙过早萌出。这种牙齿的形态与正常年龄萌出的乳牙相似,但是牙质相对较薄,钙化也较差,牙色通常较白,表面无光泽。
二是发育不正常的牙齿,如多生牙等。这类牙齿形态特别,多呈较小的圆锥形、圆柱形或三角棱形等。它们的牙根常发育不全,或者根本就没有牙根,所以整个牙齿显得很松动,容易脱落,甚至易被吸入气管,成为气管异物。另外,婴儿吃奶时,舌系带及两侧软组织易与这些牙齿产生摩擦,从而引发口腔溃疡。因此,家长如果发现宝宝有上述发育不正常的牙齿时,就应及时带他到口腔医生那儿,将异常的牙齿拔除。与此同时,宝宝应暂停母乳喂养,改用汤匙喂食,溃疡自然就会自行愈合了。
还有一种情况是,有的婴儿刚出生或出生不久,牙床上就附着些米粒大小的白色圆形颗粒,看上去就像刚长出的小牙齿,用手触摸时有韧感,可是稍一拨动就东倒西歪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马牙仔”,也即“板牙”。板牙其实是小儿牙齿发育过程中,未被吸收的造釉细胞残余上皮所形成的附着在牙床上的角化物,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牙齿。婴儿吮奶过程中,牙床和乳头互相摩擦,经过一段时间,板牙便会自行脱落。因此,家长既不用担心,也无须特别处理。有的家长发现了板牙就喜欢用针去挑或用布去擦,这都是极其错误的做法。因为婴儿口腔中平时就存在细菌,加之其牙床黏膜非常嫩薄,唾液分泌量又少(相当于成人的1/30~1/20),唾液抑制细菌和对口腔的清洗作用本来就较差。一旦板牙被挑破或擦伤,就极易造成感染,严重时患儿还会出现高烧不退、颜面部突然红肿、牙床化脓,甚至发展为急性颌骨骨髓炎。身体抵抗力弱的还可能导致败血症,宝宝因而遭受巨大痛苦,甚至造成生命危险。因此,为人父母者一定要对宝宝的口腔卫生多加注意,慎防病从口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