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是衡量儿童生长发育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家长对孩子的身高越来越关注。为了更好地指导家长了解孩子的生长发育状况,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2020版0-6岁儿童身高标准表。本文将对此标准表进行解读,帮助家长了解孩子身高发育的规律,科学育儿,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一、2020版0-6岁儿童身高标准表概述
2020版0-6岁儿童身高标准表是根据我国儿童生长发育规律,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对儿童身高发育进行科学评估的标准。该标准表以年龄、性别为分类,将儿童身高分为七个等级,分别为:正常、偏矮、矮小、极矮小、偏矮小、矮小、极矮小。
二、儿童身高发育规律
1. 生长发育高峰期:儿童身高发育有两个高峰期,分别为出生后的第一年和青春期。在这两个高峰期,儿童身高增长速度较快。
2.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对儿童身高影响较大。一般来说,父母身高较高,子女身高也相对较高。
3. 营养状况:充足的营养是儿童身高发育的基础。蛋白质、钙、磷、维生素D等营养素对儿童身高发育至关重要。
4. 生活方式:良好的生活习惯、充足的睡眠、适量的运动等都有助于儿童身高发育。
三、如何判断孩子身高是否正常
1. 对比标准表:家长可以将孩子的身高与2020版0-6岁儿童身高标准表进行对比,了解孩子的身高发育状况。
2. 关注生长曲线:家长可以通过绘制孩子的生长曲线,观察孩子身高发育的规律。
3.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家长对孩子的身高发育有疑问,可以咨询儿科医生或营养师。
四、科学育儿,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1. 营养均衡:保证孩子摄入充足的营养,特别是蛋白质、钙、磷、维生素D等。
2. 适量运动:鼓励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如跳绳、游泳、篮球等,促进骨骼生长。
3. 充足睡眠:保证孩子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有助于生长激素分泌。
4. 心理健康: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培养孩子乐观、自信的心态。
5. 定期体检: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解决生长发育问题。
2020版0-6岁儿童身高标准表为家长提供了科学评估孩子身高发育的依据。家长要关注孩子的身高发育,科学育儿,助力孩子健康成长。也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的能力。
2020年版“0到18岁儿童身高标准表”,你家孩子达标没
只要孩子们聚一起,旁边的家长们就难免会给娃比比个头、比比体重。也要互相问问:”你家孩子吃得多不多,有多高啊?”如果自家娃吃得好、长得快,心里自然会有些小窃喜。 但如果孩子在同龄人里,又瘦又矮半截,家长就会暗暗心急,担心孩子发育落后。
比如带布布去打疫苗时,就听到一位奶奶说:”我家孙女去年的裤子今年还能穿,这一年就没长多少啊。”去年穿得正好的裤子,今年还能穿,宝宝确实长得不快。难怪这位奶奶直发愁。
不过,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生长节奏,比别人矮并不代表发育就落后。那么, 宝宝在不同阶段,身高和体重分别为多少才算达标呢?
首都儿科研究所,发布了2020版《0-18岁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标准差单位数值表》,家长们不妨对照看一看,自家娃是否在标准值范围内。
这两张图要怎么看呢?
首先以男孩和女孩为划分标准,在各自的图表中,从左边第一列找到宝宝对应的年龄,然后横向找到宝宝身高所在区间。
“中位数”代表标准。-2SD到+2SD之间,也属于正常范围,但家长也不能大意。 身高若小于-2SD,则是矮小;大于+2SD,那就是宝宝长太快了。
也就是说,我们的孩子,有一半没有达到中等水平。即使父母身高过硬,但也有超过一半以上的孩子,没有达到遗传所预期的身高。
孩子的身高,确实会直接影响他将来的形象,也会关系到他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所以,对于家长来说,孩子的个头,会一直牵动我们的心弦。
那娃的身高,到底是由什么决定,又受哪些因素影响呢?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医师孙念怙认为:孩子的身高,75%取决于遗传,剩下的25%,由环境决定。
遗传:
一个人的身高,首先受父母遗传影响,这是毋庸置疑的。如果父母都不高,那孩子很大几率不会长太高。如果父母都高,那孩子也就天生有长高个的潜力。但如果爸妈中,只有一方高,这又怎么看呢?
孙念怙医生给出这样一个计算公式,能预测我们的孩子,在未来能长到多高:
(公式建议收藏哟~)
比如爸爸180cm,妈妈160cm,那么儿子将来很有可能就是【(180+160) 1.08】 2=183.6cm。而女儿,就可能会是(180 0.923+160) 2=163cm。
由此可见,孩子的身高,并不由一方决定,而是父母两个人共同决定的。 这种计算方式,也就是算出孩子很有可能 会遗传到的身高 。不过,这并不是绝对的。因为,环境也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环境:
孩子身高会受后天环境影响, 比如钙质 。孩子骨骼生长离不开钙元素,如果宝宝在快速发育阶段,钙供给不足,那么骨骼生长也难跟上节奏。
另外就是营养。 宝宝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各大营养物质的共同作用。营养不够,会直接导致宝宝生长迟缓。而营养过剩,又可能引起性早熟, 这会导致骨骺线提前闭合。
儿科医生崔玉涛认为:一旦长骨两端的骨骺线闭合消失,那就意味着骨骼不会再生长了。
还有一种就是, 生长激素的分泌。 只有生长激素分泌正常,宝宝才会 健康 地生长发育。
所以,抛开父母的遗传,我们也要格外注意环境因素带给宝宝的影响。 尽量抓好这25%的几率,在先天的基础上,为宝宝身高再多争取几公分。
要孩子在遗传的基础上,成为”后天型选手”,这就需要我们家长平时在以下几个方面多注意:
1、均衡营养
宝宝一出生,最好能母乳喂养到半岁或者一年。有条件的,甚至都可以喂到2年。母乳中含有的营养,就足够半岁前宝宝的发育需要了。而6个月以后,则要注重 及时补充铁元素。辅食也要由细到粗、由单一到多种类型。
但不要一听说什么好,就攒足劲给娃补,以免引起性早熟。营养补充虽然重要,但 均衡合理才是 健康 的饮食习惯。
2、适当运动
科学的运动,不但能加速新陈代谢,还能刺激生长激素的分泌,使遗传潜力得到最大的发挥。
较小的宝宝,不要一味地抱着,应该让他们适当地动起来。 比如一岁以内可以结合生长规律,让他们练习抬头、翻身、爬等。 等能走路后,就可以每天 带娃出去走走,鼓励他们多迈开腿。
再大一点的孩子, 可以尝试各类安全的户外运动、 游戏 等。 每天2小时的户外活动,能接触到阳光中的紫外线,这能 帮助维D的合成,从而促进骨骼生长。
3、保证充足的睡眠
高质量的睡眠,能更好地促进生长激素分泌。美国 育儿 专家西尔斯博士认为:
如果宝宝相应睡眠时间没这么长,家长也不要着急。如果娃晚上 睡得踏实,白天又很精神,情绪状态都很好 ,那说明他的睡眠时间并没有问题。相反,如果孩子晚上 老是夜醒 ,则可能睡眠质量不高,父母要及时帮娃改正。
4、把握长高关键期
孩子在 婴幼儿时期 和 青春期 ,是长个子的 两个关键时期。 这段时期,孩子个头往往会很明显地往上窜。父母在这两个时期要多注意给娃做好以上几点。
布谷妈妈说:
相关阅读推荐:
1、大脑发育好的娃,婴儿时期常出现图像反应,反应越多智商越高
2、 宝宝是否智商高,婴儿期就能看出来,有几类表现长大是个聪明娃
3、 娃反应快就是智力高吗?心理学家给出几点建议,养育高智力孩子
6岁儿童身高标准表2020
1. 一岁男孩的平均身高约为76.5厘米。
2. 两岁男孩的平均身高约为88.5厘米。
3. 三岁男孩的平均身高约为96.8厘米。
4. 四岁男孩的平均身高约为104.1厘米。
5. 五岁男孩的平均身高约为111.3厘米。
6. 六岁男孩的平均身高约为117.7厘米。
7. 七岁男孩的平均身高约为124.0厘米。
8. 八岁男孩的平均身高约为130厘米。
9. 九岁男孩的平均身高约为135.4厘米。
10. 十岁男孩的平均身高约为140.2厘米。
11. 十一年级男孩的平均身高约为145.3厘米。
12. 十二岁男孩的平均身高约为151.9厘米。
13. 十三岁男孩的平均身高约为159.5厘米。
14. 十四岁男孩的平均身高约为165.9厘米。
15. 十五岁男孩的平均身高约为169.8厘米。
16. 十六岁男孩的平均身高约为171.6厘米。
儿童身高标准表2020
【男孩】未来身高(厘米)=(56.699+0.419×父身高+0.265×母身高)±3cm
【女孩】未来身高(厘米)=(40.089+0.306×父身高+0.431×母身高)±3cm
这个公式基本上符合“高加高生高”,“矮配矮生矮”,“高加矮生高”的遗传法则。需要注意的是,遗传因素对宝宝身高的影响不是绝对的,在遗传学上身高的遗传度为0.72,意思是说子女的身高有72%受遗传影响,但最终身高还受到其他后天因素的影响。
学龄前期(4~6岁)是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也是孩子长高的基础阶段。6岁左右补钙,对儿童今后的成长非常重要,此时,人体骨骼处于储备期,骨骼发育日需钙元素量为每日800毫克。
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可能存在偏食、厌食、钙质摄入量严重不足的现象,影响到骨骼中的钙质储备,这将直接导致孩子个头矮小、发育期身高增幅减小。2014年全国营养调查表明,我国居民膳食钙摄入量只达到推荐摄入量的40%左右,因此此阶段的孩子需要补钙。
扩展资料:
_ 突增阶段——— 学龄期
10~16岁是孩子发育期,孩子个头好比雨后春笋,“嗖嗖”地直往上蹿。研究发现,此阶段孩子每多吸收3万毫克的钙质,身高便可多长1厘米,而一般家庭所提供的日常膳食,摄取的钙含量不到孩子所需钙质的50%,远不能满足生长发育所需,因此需要额外补钙。
_ 冲刺阶段——— 青春期
男性17~25岁,女性16~23岁,是长高的最后冲刺阶段。研究发现,此阶段青少年骺软骨还未真正愈合,每年还存在着2~3厘米的长高潜能。此时,补充足量的钙质,就能充分挖掘他们的长高潜能,让他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_ 三大黄金期环环相扣
孩子的三大黄金成长期,好比多米诺骨牌,一环扣一环,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过程,这一阶段是下一阶段生长的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少年儿童标准体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