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吃什么药好的快(儿童手足口吃什么药最好)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主要发生在儿童群体中。该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多样的特点,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诸多困扰。面对手足口病,如何正确用药,缩短病程,成为许多家长关心的问题。本文将从手足口病的用药原则、常用药物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为广大患者提供科学的用药指南。

一、手足口病概述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和消化道传播。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口等部位的皮疹和溃疡,部分患者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手足口病具有自限性,多数患者可自愈,但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出现严重并发症。

二、手足口病用药原则

1. 针对病因治疗: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因此,治疗应以抗病毒药物为主。

2. 对症治疗:针对手足口病的症状,如发热、皮疹等,进行对症治疗。

3. 注意休息:患者应充分休息,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有利于病情恢复。

4. 保持口腔卫生:口腔溃疡是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之一,患者应注意口腔卫生,避免口腔感染。

三、手足口病常用药物

1. 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阿昔洛韦等,具有抗病毒、抗炎、镇痛等作用。

2. 对症治疗药物:如退热药、抗过敏药等,用于缓解发热、皮疹等症状。

3. 口腔护理药物:如口腔溃疡贴片、口腔护理液等,用于治疗口腔溃疡。

4. 中成药:如板蓝根颗粒、银翘解毒片等,具有清热解毒、抗病毒等作用。

四、手足口病用药注意事项

1. 严格按照医嘱用药:患者在使用药物时,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切勿自行增减剂量或更换药物。

2. 观察病情变化:患者在使用药物期间,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病情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应及时就医。

3. 注意药物不良反应:部分药物可能存在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胃肠道不适等,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应密切关注。

4. 合理搭配药物:在治疗手足口病时,可合理搭配抗病毒药物、对症治疗药物和口腔护理药物,以提高治疗效果。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科学用药对于缩短病程、降低并发症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遵循用药原则,合理选择常用药物,并注意用药注意事项。加强个人卫生,提高免疫力,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孩子的健康保驾护航。

手足口病吃什么药好的快

本病经1周后可自愈,一般对症治疗,可应用抗病毒药如阿昔洛韦、利巴韦林(三氮唑核苷)等。中药大青叶、夏枯草或导赤散加减。

目前此病没有较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缓解:1、服用抗病毒的药物,如病毒唑、病毒灵等。2、保持局部清洁,避免细菌的继发感染。3、口腔因有糜烂,小儿吃东西困难时,可以给予易消化的流食,饭后漱口。4、局部可以涂金霉素鱼肝油,以头减轻疼痛和促使糜烂面早日愈合。 5、可以口服B族维生素,如维生素B2等。6、若伴有发热时,可以用一些清热解毒的中药。该病一般1~2周可以自愈,不会留下后遗症,但它也不是终身免疫,即以后还可以感染发病。

★预防方:金银花6g,大青叶6g,绵茵陈15g,生苡仁10g,生甘草3g。水煎服,一日分两次服用,连续5~7天。本方剂具有清热解毒,健脾化湿之功能,适用于易感人群预防。

以上为3~6岁剂量,3岁以内婴幼儿可减量服用,6岁以上者可加量服用。★治疗方:对付皮肤疱疹:苦参、野菊花、紫草、地肤子各30g,加水3000ml,煎至2000ml,凉至35℃~38℃,泡洗手足臀部10~15分钟。对付口咽部疱疹:西瓜霜吹敷口腔患处,或口腔炎喷剂喷患处,每日2次。对付口疼牙龈肿:可用板蓝根10克,黄芩、白藓皮各6克,双花3克,竹叶、薄荷各2克,煎水含漱。★食疗方:红萝卜1条,白茅根15g,竹蔗1节,生苡仁15g,每日1剂,煎水代茶。 灯芯草5扎,蝉蜕3g,木棉花1朵,鸡骨草10g,瘦猪肉50g,煲汤饮用。荷叶粥:鲜荷叶2张,白米50克,将荷叶切碎,煮粥吃。以上均为3~6岁儿童1人份剂量,可根据年龄大小酌情增减剂量。

手足口病吃什么药好

问题一:宝贝得了手足口病,不发烧,吃什么药好的快 30分 你好。患手足口病不发烧,属于病情较轻的患者,一般一周可以痊愈(这个过罚想快也快不了)。家长可以给宝宝口服抗病毒药物;口腔疱疹用口腔炎喷雾剂,一天三四次,可以加快疱疹愈合。

问题二:手足口病吃什么药 治疗手足口病采用中药效果最好,一般用内服药和口腔涂药相结合,无并发症者一周左右即可治愈预后良好。也可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要定时让患儿用温水冲漱口腔;禁食冰冷或辛辣有 *** 的食物,不要给予咸食,以免引起疼痛而拒食;饮食要易消化,吃一些清淡、质软、温性的饭菜,多喝温开水;要让患儿有足够的休息;要保证患儿衣服清洁,避免皮疹感染。本人辨证治疗本病多例,效果不错。 治疗方法 急性发作期 手、足、口腔粘膜满布疱疹或溃疡,疼痛、发热烦燥,舌红、苔白或黄,指纹青紫或脉数。证因外感时邪病毒,脾胃蕴热泪盈眶郁蒸所致,治宜清热泻脾,解毒凉血,方用自拟清热泻脾饮。药物组成:金银花、蒲公英、黄芩各10克,连翘9克,野菊花、赤芍大青叶各12克,石膏15~30克。兼高热有动风之亦者加羚羊角、蝉蜕;兼心米之炽盛者,合导赤散;若大便秘结者加大黄、生地黄苡仁;兼阴虚者加麦冬、知母;兼风热犯肺者加桑叶、苦杏仁。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恢复期 热退或微热。疱疹逐渐消退,胃纳欠佳等,此乃余邪未尽,治宜理脾助运,兼以清化。外方:谷芽、生意苡仁各15克,蝉蜕6克,钩藤、淡竹叶各9克,甘草5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本病中药古籍未有专门记载,但根据本病症状和特征,似属于中医“温病”、“湿温”、“时疫”等范畴,系实证、热证,治疗方法有疏风清热、清心泻火、清暑化湿、滋阴降火等。本人在临床观察本病除了手、足、口皮疹外,多兼发热、口臭、流涎、拒食、烦躁、大便秘结或不畅,舌红、苔黄、脉滑数或指纹紫滞等症状和体征。多为外感时邪病毒、内有脾胃蕴热所致治宜清热泻脾,解毒凉血。在急性期间用自拟方清热泻脾饮。本方有清热解毒、凉血透疹、燥湿除烦之功。使用本方应注意病中即止,以防过用苦寒易伤脾胃,即在热渐退、皮疹缩小、其他兼症缓解时改用理脾助运兼以清化之药物,务使祛邪不伤正,邪去正安。 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主要是隔离病儿,加强婴幼儿卫生保健,以减少感染机会。同时要注意居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造宜。

麻烦采纳,谢谢!

手足口病吃什么药最有效

手足口病其实是一个自愈性疾病,通常不治疗在1周内也可以自己痊愈。只要在病初时不治疗过分不乱用退热剂和激素这个疾病是不会加重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所以我在门诊看病时通常是不打吊水的,因为西药中没有能够直接对抗这种病毒的特效药物,即使用药也只是给病人家长的心理安慰,对孩子来讲没有实际的治疗意义,反而给孩子增加分解和代谢的负担,实际上病毒的清除最后还是靠孩子的自身抵抗力来完成。因此在治疗上可以用一点清热解毒中成药;例如: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小儿豉翘颗粒,抗病毒口服液,四季抗病毒口服液等(选择1种即可),口腔内可以喷一点:银尔通或者利巴韦林等。如果不发热或嘴烂的不狠的话,也可以完全不治疗。

生病期间要注意饮食清淡,吃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不要吃甜食和动物性高蛋白的食物或者发物,比如:鸡蛋、牛奶等,那样会引起发热更高。注意室内要安静,一定要让患儿休息好,人体修复是在睡眠中进行的,只有休息好了才能恢复的快。室内空气要新鲜,每天至少开窗通风2-3小时,被子不能盖得太厚太多。多喝白开水或蔬菜水果汁,是有利于出汗和排尿,促进毒素排出。经常给孩子擦去身上的汗渍,要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以免再次着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

    本文地址:https://www.shdoqs.com:443/yuer/30022.html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