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攒肚子是宝宝成长过程中常见的生理现象,许多新手父母对于宝宝攒肚子的周期和护理方法感到困惑。本文将为您揭开婴儿攒肚子的神秘面纱,让您了解宝宝攒肚子的周期、原因以及相应的护理方法,帮助您更好地照顾宝宝。
一、婴儿攒肚子的定义及周期
1. 定义
婴儿攒肚子,又称婴儿便秘,是指宝宝在一定时间内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燥、排便困难的现象。攒肚子是宝宝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种生理现象,多发生在4-6个月的婴儿身上。
2. 周期
婴儿攒肚子的周期因个体差异而异,一般持续时间为3-10天。部分宝宝攒肚子的周期可能更长,甚至达到20天以上。
二、婴儿攒肚子的原因
1. 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的宝宝由于母乳中含有的营养成分丰富,易被宝宝消化吸收,导致大便次数减少。母乳喂养的宝宝肠道蠕动较慢,也是导致攒肚子的原因之一。
2. 婴儿生长发育
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肠道蠕动逐渐减慢,大便干燥,导致攒肚子。宝宝在添加辅食过程中,食物种类增多,消化系统需要适应,也可能导致攒肚子。
3. 气候变化
夏季气温较高,宝宝出汗较多,体内水分减少,导致大便干燥。冬季气温较低,宝宝活动减少,肠道蠕动减慢,也可能引发攒肚子。
4. 情绪波动
宝宝情绪波动较大时,如哭闹、受惊等,可能导致肠道蠕动减慢,从而引发攒肚子。
三、婴儿攒肚子的护理方法
1. 增加宝宝活动量
宝宝适当增加活动量,如爬行、翻身等,有助于肠道蠕动,缓解攒肚子症状。
2. 按摩腹部
父母可用手掌轻轻按摩宝宝腹部,促进肠道蠕动,缓解攒肚子。
3. 喝水
适量给宝宝喝水,保持宝宝体内水分充足,有助于缓解大便干燥。
4. 适当调整饮食
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母亲在饮食上适当调整,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有助于缓解宝宝攒肚子。对于已经添加辅食的宝宝,适当调整食物种类,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南瓜、胡萝卜等。
5. 药物治疗
如果宝宝攒肚子症状严重,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适量的药物治疗。
婴儿攒肚子是宝宝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家长们不必过于担忧。了解宝宝攒肚子的周期、原因及护理方法,有助于家长们更好地照顾宝宝。在此过程中,家长们要保持耐心,关注宝宝的健康状况,及时调整护理方法,让宝宝健康成长。
宝宝攒肚最多一次能攒几天
攒肚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有点的宝宝攒肚1-3天,也有5-7天才排次便的,或是一周以上都不排便,时间最长宝宝的有22天才排便的,但是只要宝宝吃玩、精神都不受影响,生长发育也都很好,那么家长就不用过于紧张。
什么是攒肚?
1、 我们常说的“攒肚”,首先这并不是疾病,而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是宝宝肠道发育成熟的一种正常表现,常发生于母乳喂养的宝宝。
2、 一般在宝宝满月前后几天至两三个月的一段时间里,由于宝宝的消化能力的完善,对于母乳可以充分地消化、吸收。所以这个时候,宝宝相对应每天产生的食物残渣就会减少,也就不足以刺激直肠形成排便,最终导致几天甚至一周以上的时间,才会排一次便,这种延长排便间隔的现象我们称之为“攒肚”。
“攒肚”的特点是
宝宝大便的排便时间间隔延长,但是排便时很顺利,不伴有大便干结的现象。一般来说,小宝宝正常排便性状是,金黄色的糊状便、膏状便,只要宝宝每次排便的性状都是这样的,那么就是正常的排便。
Tips:
1、 家长且不可觉得宝宝好几天不排便,就给宝宝使用开塞露,或者肥皂水等促进排便的手段,这样会导致宝宝排便习惯的改变。因为攒肚是宝宝生长过程中的正常生理现象。 2、 所以针对攒肚,家长不用做特殊的干预与处理。耐心等待下次排便即可、 平时家长可以把手掌搓热,顺时针给宝宝按摩一下肚子,这样可以缩短攒肚的时间,促进宝宝排便,也是安全且有效的手段。
你好。傍晚带孩子在楼下散步碰见有好几个妈妈在讨论孩子拉粑粑的问题。
有一个妈妈特别焦急的说,我的孩子三个月了,可是拉大便还是没有规律,并且还是稀的,应该怎么办呢?
另一个妈妈说,我的孩子45天了但是已经有10天没有拉粑粑了,孩子并没有出现不舒服的异样,依然活泼好动像这样的情况,是孩子在攒肚吗?
攒肚是从孩子生下来以后,妈妈比较焦虑的一个问题。但是因为每个孩子会存在个体差异,孩子的身体也因为不同的差异进行不一样的调节,都是为了让孩子肠胃可以更好的进行工作。
第一,什么是攒肚?
新生儿的时候,孩子刚生下来,孩子是想拉大便就拉大便,是没有规律的。一天可能拉上5次、6次,当然也可能只拉1次的情况。孩子刚生下来的时候,因为没有规律,所以我们不知道孩子什么时候拉粑粑了,我们最多的做法就是伸着老长的鼻子去闻闻孩子的尿不湿是不是臭了,或者是用手在尿不湿下摸一摸,感觉是不是热了,这样来判断孩子是不是拉粑粑了。
攒肚其实是因为孩子消化系统不断完善的一个过程。攒肚会使宝宝胃肠道的消化酶增多,肠蠕动增加,而且让孩子大便比较有规律,胃肠吸收功能得到很大的改善,消化吸收功能变好,并且能对母乳进行很好的消化和吸收,使每天产生的食物残渣减少,不刺激直肠产生排便反射,让大便有规律。
第二,什么时候开始攒肚?大概时间需要持续多久呢?
每个宝宝攒肚会有不同的时间段,因为宝宝存在不同的个体差异,我们不能明确的说宝宝会在哪一天或者是哪一个月就会开始攒,因为每个宝宝的消化功能健全,以及新陈代谢都是不同的。
宝宝攒肚跟生活习惯以及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关系。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宝宝的消化功能不断健全,新陈代谢加快,如果能养成宝宝排便的习惯,那么宝宝就不会发生便秘以及其他生理现象,这样就是攒肚最好的开始。
一般宝宝攒肚2~3天后就会完成,但是也有的宝宝攒肚会有10天左右。一般如果宝宝吃饭香香睡眠正常的话,攒肚的时间就会过渡的比较快,但是如果宝宝饮食习惯以及生活习惯比较差,那么对于攒肚有时间就会长一些。
宝宝攒肚子是什么意思?
宝宝攒肚是民间的一种说法,是指宝宝大便规律的改变。一般多出现在母乳喂养的宝宝身上,是母乳喂养率的提高,宝宝2-3天或者4-5天,有的甚至十几天不排大便,照样吃得好,玩得好,睡得好,等到排便的时候,也没有痛苦的表情,待到排便的时候仍为黄金软便,量不多,也没有硬结,这种现象就是攒肚。
宝宝攒肚持续多长时间?
宝宝攒肚发生在满月后,持续时间因人而异,有的宝宝持续一两个月左右,也有的宝宝攒肚现象持续时间比较长。总的来说,宝宝一般在4个月以后,攒肚现象就会逐渐减少甚至消失的。
宝宝攒肚子该怎么办?
虽然宝宝攒肚子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是如果护理不当的话,也很容易演变成便秘的。那么宝宝攒肚子该怎么做呢?
1、定时排大便
宝宝出现攒肚子现象时,就要开始培养宝宝定时排大便的习惯,这样可以促进肠胃的蠕动,缓解攒肚子现象。
2、顺时针腹部按摩
可以给宝宝的腹部进行顺时针按摩,这样可以促进宝宝肠道的蠕动,从而促进排便。
3、增加母乳喂养量
宝宝攒肚子,说明宝宝的消化能力变强了,原来的母乳很快就被消化吸收了,所以可以适当增加母乳喂养的次数,为宝宝提供更多的营养,可以促进宝宝排便。
4、做被动操
可以把宝宝仰卧在床上,抓住婴儿双腿做屈伸的被动操,这样也可以促进宝宝肠道蠕动,也有利于大便的排出。
一些宝宝在满月之后,开始出现两三天,甚至四五天不拉便便的情况,这让妈妈很担心:宝宝这是便秘了?不,这其实是宝宝攒肚了。
什么是攒肚?
攒肚,其实是民间流传的一种说法,在 《西尔斯 健康 育儿 百科》 中对攒肚这种情况的描述是这样的:
如果孩子好几天才拉一次大便,却并不肚子痛,而且大便看起来柔软、大小适中,那就不是便秘。大部分婴儿最初几周每天都会大便,随后大便的频率逐渐减少,有的婴儿甚至4-7天才大便一次。如果你的宝宝排便舒适,粪便柔软,那你就没必要担心。
如果您的宝宝2-3天,甚至4-5天排一次大便,大便过程中宝宝没有痛苦表现,并且便便仍旧是金黄色软便、无硬结干块的情况被称作攒肚。
什么原因引起攒肚?
宝宝攒肚,很多妈妈会认为是宝宝吃不饱导致的,但真实情况是: 宝宝攒肚是肠道消化吸收功能增强的一种表现。
宝宝满月之后,消化能力会逐步增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也逐渐增强,宝宝吃进肚子里的母乳也会被更加充分地消化吸收,产生的食物残渣却很少,少到不足以刺激直肠形成排便反应,宝宝就会出现一两天、两三天,一周甚至更久时间不排便的情况。
影响宝宝攒肚的因素
一些宝宝可能出了月子就开始攒肚,但也有一些宝宝可能到两个多月才有攒肚,甚至有些宝宝每天都拉,根本没有攒肚的情况出现,什么因素影响了宝宝攒肚的情况?
※喂养方式
宝宝攒肚多发生在母乳喂养的宝宝身上,因为相比于配方奶粉,母乳更容易被宝宝消化吸收,食物残渣遗留少,所以更容易出现宝宝攒肚。
※母乳质量
妈妈母乳质量好,宝宝消化吸收比较好,攒肚情况会比较明显;反之,母乳质量差,宝宝可能不会出现攒肚情况。如果宝宝迟迟不攒肚,妈妈可以自查一下自己母乳喂养期间的饮食及生活作息情况。比如妈妈日常饮食中出现过多冷、凉、高油、高脂等食物,或者平时接触太多冷风、受凉,亦或者平时生活作息不规律,就会影响母乳质量,导致宝宝不能完全吸收母乳,继而影响排便和攒肚情况。
※宝宝身体情况
宝宝身体好,消化吸收能力强,吃下去的母乳消化吸收好,残渣少,攒肚情况也会比较明显;反之,如果宝宝身体情况不好,消化吸收能力不强,母乳吃进去之后残渣就会比较多,刺激身体就会出现每天排便甚至每天排便多次的情况。
宝宝攒肚会持续多长时间?
从上面我们可以知道,宝宝攒肚情况与喂养方式、妈妈母乳质量以及宝宝身体情况有关,因为每个宝宝的情况不一样,所以攒肚开始时间、持续时间也会有差别。
纯母乳喂养的宝宝,攒肚一般会出现在满月后到两个月之间的这段时间,如果母乳质量好,宝宝身体佳,攒肚就可能会持续两三天、四五天,甚至小半月的时间;而对于那些母乳质量不太好,或者是消化吸收能力较差的 宝宝,攒肚则可能会在2月龄的时候出现,每次持续两三天,五六天;对于喝配方奶或者混合喂养的宝宝,攒肚可能根本不会出现,或者仅仅持续一两天,两三天的时间。
宝宝攒肚怎么办?
每个宝宝情况不同,攒肚持续时间也不同。但有些宝宝攒肚时间间隔有十几天,妈妈担心宝宝攒肚持续时间久会形成便秘。如果拉便便的时候,宝宝并不是特别费力,便便也是金黄色的软便,就没问题,妈妈不需要太担心,只需要每天定时让宝宝养成固定大便的习惯,并且注意给宝宝做做按摩,就可以刺激宝宝大便,预防便秘。
附按摩方法:方法1.以宝宝的肚脐为中心,妈妈将手掌放置于宝宝的腹部,顺时针打圈按摩,每按摩10次休息5分钟,如此反复进行3回。
作为两个宝宝的宝妈,肯定经历过宝宝攒肚子的时期。出现攒肚儿的宝宝多为母乳喂养的。这是因为宝宝在满月后消化能力逐渐提高后对母乳能充分地进行消化、吸收,致使每天产生的食物残渣很少,不足以刺激直肠形成排便,最终导致的一种常见现象。
新生儿宝宝我们知道一天拉臭臭无数次,可能宝妈刚为宝宝换新纸尿裤,还没换好宝宝有忍不住拉粑粑了。新手爸妈很是苦恼,时不时就要检查宝宝的尿布,很是麻烦,而且纸尿裤也挺烧的,一个月光是纸尿裤就能花好多钱。
随着宝宝月龄的增加,我家宝宝是母乳喂养的差不多在2个月后拉粑粑的次数减少了,很多宝妈刚开始的时候以为宝宝不正常以为是便秘。其实不然这说明宝宝的消化系统在完善,能够很有效的吃进去的乳汁。食物残渣很菌群分解了, 说明宝宝饮食均衡,吃进去的东西被有效的吸收了,所以没有多少食物残渣自然排便就少了。可能出现接连几天没有便便的情况。 只要不出现大便硬结便秘的现象,妈妈们不用太过担心。宝妈注意分辨粑粑的区别,攒肚的粑粑是软黄的,排便时候不痛苦。而便秘粑粑是硬结的,宝宝排便痛苦。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您。
我家宝宝2个多月的时候攒肚,最多一次是7天才排一次大便,有时候是5天,有时候是3天,攒肚的现象持续了半个月。不同宝宝情况会不一样,攒肚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并不是便秘,也不是宝宝生病了,所以家长不需要太过于担心。
宝宝为什么会攒肚?
攒肚常发生在母乳喂养的宝宝,发生的时间一般是2-3个月的时候。攒肚意味着宝宝肠道发育成熟,消化能力得到进一步完善,消化能力得到提升后对母乳的消化和吸收更全面。宝宝吃进去的母乳被彻底分解后,产生的食物残渣较少,难以促使直肠排便,这样一来,需要攒几天才会有大便排出。所以宝宝的大便规律会发生改变,从以前的一天排几次大便转变为几天排一次大便,这就是宝宝发生攒肚的原因。
宝宝攒肚的时候家长需要怎么做?
宝宝攒肚的时候很多家长都误以为是便秘,担心宝宝太久不排便影响身体,就盲目地用开塞露或者其他方法。家长不应该这样做,攒肚是正常的现象,只要宝宝精神状态好,能吃能睡,没有表现出什么异常,就不需要太担心,也不需要采取措施帮助宝宝排便,保持好心态,顺其自然就好。
当初我家宝宝7天没有排便,我和宝爸也很担心,但并没有采取措施干预宝宝排便的规律,唯一做的就是帮宝宝揉肚子,这样利于促进宝宝肠胃蠕动。
宝宝攒肚会持续多久?
我女儿攒肚的时候持续了半个月左右,那半个月只有3次,过了攒肚期会大便次数会增加,但纯母乳喂养也不是天天有大便。有的宝宝可能持续10天左右,有的持续的时间可能会更长,这因人而异,宝宝体质不一样,攒肚持续的时间也不一样。
你好!建议不要超过3天。
我家宝贝六个月的时候最多是5天没有大便。我当时吓坏了,担心是便秘。给你讲一下我当时的处理方法。
宝宝第一天没有大便的时候,我采取方式就是给宝宝多喝了些水。 宝宝是母乳喂养,所以水也是适量喝了几口的。奶粉喂养的宝宝要酌量添加。
到了第二天,宝宝早上空腹按摩肚子,顺时针两手心交错按摩。 按摩时手上涂上按摩油或爽身粉,保证手和宝宝的肚子是光滑的再按摩,按摩50次。早中晚各一次,早晨空腹按摩,中午及晚上饭后半小时进行。
到了第三天,宝宝开始出现放屁症状,但是还没有大便。我继续给宝宝按摩肚子。
第四天开始给宝宝用暖水袋暖肚子,早中晚各一次。 也是早晨空腹,中午及晚上是饭后半小时进行,同时做按摩。先暖肚子后按摩。
到了第五天继续进行,晚上的时候按摩完之后宝宝大便出来了。以为是便秘,会拉出结块出来,结果是绿色泥状。判断是宝宝肚子受凉造成的消化不良。
在宝宝第一次出现这种症状后,我仔细回想了一下宝宝之前的饮食起居过程。分析得出是在我给宝宝添加乳钙后出现问题的。后面乳钙我暂停了一段时间,宝宝的身体恢复之后我才继续加的乳钙。
以上是我家宝宝出现的最长时间没大便症状。建议你多观察宝宝的状态。参考以下几点:
1.给宝宝按摩肚子。 早中晚各一次,每次50下。早晨选择空腹进行,中午及晚上饭后半小时进行。按摩时手心要涂按摩油或爽身粉,避免对宝宝皮肤造成摩擦伤害。
2.给宝宝暖肚子。 在网上买一个暖水袋。每次按摩前给宝宝暖暖肚子,暖肚子的时候,暖水袋也可以在宝宝肚子上顺时针画圈。促进肠道蠕动。暖肚子时间为每次10~15分钟。
给宝宝按摩或者暖肚子的时候,要保证宝宝的状态是好的,哭闹时不要进行。
期间母乳喂养的话,妈妈饮食要清淡。奶粉喂养的话,多次少量的给宝宝喝水。
您好,我家有两个宝宝,对于您说的情况,我家宝宝都经历过,下面跟您详细说明一下
第一,关于攒肚子
正常的成年人每天大便的次数一般是一到两次,小孩子也是如此,但是,刚生下来的宝宝并不是这样的。
宝宝刚生下来的前几个月,每天会拉很多次粑粑,有时候打个屁都会有粑粑,对此,很多新手爸妈都十分苦恼,一来十分消耗尿不湿,二来也很容易导致宝宝红屁屁。但是,如果宝宝攒肚了,情况就不一样了,我家二宝快8个月了,现在已经攒肚了,每天就拉一次粑粑,因此,护理起来要容易得多。
回想刚生下他的那段时间,有时候他刚拉完粑粑,正在给他更换纸尿裤,结果粑粑一下子又喷出来了,拉到隔尿垫上衣服上都是的,想到又要清洗隔尿垫什么的我也十分苦恼,不过我后来想了一个办法,就是每次更换纸尿裤的时候下面不再铺传统的隔尿垫,而是使用一次性的护理垫,这个护理垫和我们生宝宝的时候用的护理垫是一样的,很大一块,大概有90*90厘米吧,每次垫一块在下面,弄脏了就直接扔掉,没脏的话还可以留着下次用,我买了一大箱一百多块钱,目前还没有用完。
第二,宝宝多大开始攒肚子
我家两个宝宝都是纯母乳喂养的,因此攒肚都比较慢,大概从宝宝三个多月以后大便的次数就减少了,但是一天也有个三五次,到六个多月以后一天维持在两三次,目前是一天一次,有时候两次,这时候就表示宝宝已经攒肚了。
吃奶粉的宝宝攒肚子要更早一点,我结果侄女是母乳加奶粉混合喂养,她们攒肚都比我家宝宝要早一些。
另外,关于宝宝攒肚子这个事,您一定不要着急,回想我家大宝几个月的时候,我天天着急的要死,婆婆说让我多吃胡椒帮助宝宝攒肚,我那时候吃了好多,现在想起来这个根本是没有作用的,到是相对大宝来说,二宝吃了很多益生菌,这个也是听医生的建议,可以强化爸爸的消化系统的,现在,相对大宝那时候来说,二宝更强壮,胃口更好些。
所以,如果您希望宝宝尽快攒肚,也可以适当的给宝宝补充一些益生菌。
以上是我的一些经验,供您参考,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正。
临床上有时候会发现宝宝好几天不排便,爸爸妈妈都很着急,以为是便秘,但是却发现排出来的便便是黄色的软便,这其实并不是便秘,而是攒肚。很多家长分不清楚,经常把攒肚理解成便秘,其实呢,攒肚多发生在母乳喂养的宝宝身上,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爸妈不用过分担心。
什么是攒肚现象?
宝宝2—3天,甚至4—5天乃至7-8天不排大便也没有痛苦表现,不哭闹,饮食也没有减少,排出的大便仍然是黄色软便,没有硬结,量也不是特别多,也不特别臭或酸臭,这种现象称为攒肚。
一般发生在宝宝满月后到6个月期间的母乳宝宝。这是因为宝宝满月前后至两个月的一段时间内,由于消化能力的提高,能对母乳充分地消化、吸收,剩下的残渣并不多,不足以刺激直肠形成排便,所以宝宝排便的次数也会有所减少。同时也说明妈妈的母乳质量相当好,营养均衡,宝宝的消化能力又很好,才导致宝宝的肠蠕动不充分(因为太好吸收了,不用充分蠕动),致使出现攒肚的现象。
如何鉴别攒肚和便秘?
攒肚的宝宝虽然几天才排便一次,但排出的大便是正常的黄色软便,大便气味正常不比平时臭。便秘是指孩子的大便次数和性状发生了改变。便秘不仅仅是指大便次数减少,更重要的是指大便硬结、干燥、排出困难。有时粪便坚硬擦伤了肠粘膜还会在粪便外粘有血丝或黏液,气味通常比平日大便臭很多。
2.二者的其他区别可表现在攒肚在排便时无痛苦表现,排出的大便量不多、无硬结等,以及在食欲方面的表现。便秘的孩子,排便前或排便时常伴有哭闹,憋力等表情,大而硬的粪块还会造成肛裂、肛门疼痛,这一点和攒肚是截然不同的。
3.攒肚的宝宝虽然多日没有排便,但是肚子是软的,食欲并不减少,睡眠也安稳,没有酸臭的口气,舌苔也不增厚,且精神状态好,即便到一整周都没有排便,但仍然维持良好的状态。而便秘的宝宝常常伴有肚子胀满,偏硬,或有胀气,食欲下降,睡眠不安哭闹,口气酸臭,舌苔变厚,且精神烦躁爱哭闹,随着不排便的时间加长,这些症状越明显。
小儿推拿李波2019.4.30
很多宝爸宝妈可能都会遇到新生儿宝宝在满月左右都会出现几天不拉大便的情况,这可急坏了宝爸宝妈,听说宝宝这个时候可能会出现攒肚子的现象,有的父母稍稍放了心,可有的父母却担心,万一是宝宝积食了呢?
那么,宝宝攒肚子和积食该怎么鉴别呢?
什么是攒肚
导致2—3天,甚至4—5天不排大便也没有痛苦表现,排出的大便仍然是黄色软便,没有硬结,量也不是特别多,这种常见的生理现象叫攒肚。
注意:攒肚的宝宝精神好,吃奶好,肚子软,而且有正常的排气。
宝宝什么时候开始攒肚以及持续多久
一般来说,宝宝是在满月后开始攒肚,因为宝宝满月后消化能力提高,能够充分吸收、消化母乳或者奶粉,导致排便量减少。
宝宝攒肚持续时间打给维持一个月左右,其中会因宝宝体质不同而有些微差异。具体时间为:宝宝在满月前后到宝宝两个月大这段时间。
宝宝攒肚的原因有哪些
由于消化能力的提高,宝宝能对母乳充分地消化、吸收,剩下的残渣并不多,不足以刺激直肠形成排便,所以宝宝排便的次数也会有所减少。
宝宝攒肚说明了妈妈的母乳质量相当好,营养均衡,宝宝的消化能力又很好,才导致宝宝的肠蠕动不充分(因为太好吸收了,不用充分蠕动),致使出现“攒肚”的现象。
那我们该如何辨别攒肚呢
攒肚的孩子虽然几天才排便一次,但排出的大便是正常的黄色软便,这就是攒肚与便秘的区别的关键之所在。二者的其他区别可表现在排便时无痛苦表现,排出的大便量不多、无硬结等。
宝宝攒肚,宝爸宝妈应该做些什么呢
宝宝出现“攒肚儿”虽然是母乳喂养的正常大便,妈妈不用过于着急。在以往的做法可以不做任何处理,也不用喝水。但是新的研究提示:此时的母乳量对宝宝来说刚够或略有不足,因此也应调整到理想的大便次数,就是每天1~2次。以更好的保证婴儿期的快速新陈代谢需求和抓住时机培养小宝宝良好排便习惯,做到有效预防日后的便秘发生。
☞每天坚持做腹部按摩
◆用手掌轻轻摩擦婴儿的腹部,以肚脐为中心,由左向右旋转按摩10次休息5分钟,再按摩10次,反复进行3回。
◆婴儿仰卧,抓住婴儿双腿做屈伸运动,即伸一下屈一下,共10次,然后单腿屈伸10次。这样会帮助婴儿的肠蠕动,有利于大便排出。
◆可以尝试中医推拿按摩背部。
说完了攒肚子,那宝宝积食都有哪些表现呢
特别提醒:积食一般发生在较大的宝宝身上,满月宝宝发生积食的几率极小。
宝宝积食了爸妈该怎么办
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缓解宝宝积食情况:
婴儿攒肚子最多几天
婴儿出现攒肚的情况,一般来说3-5天,有的宝宝可能达到一周左右。孩子攒肚是因为宝宝腹肌发育不完善,有肛门括约肌痉挛,在排便的时候孩子没有便意,导致大便越积越多,而且排出的便并不干,基本都是稀糊状,比较黏稠。这种情况主要与孩子的生长发育有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出现好转,一般六个月以后孩子这种症状就会消失,症状就会逐渐好转。
宝宝出现这种情况,要经常给宝宝做腹部按摩,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每天按摩2-3次,每次5-10分钟,能够促进肠胃消化。另外,可以给宝宝做肛门按摩,能够缓解肛门括约肌的痉挛,也可以给宝宝温水坐浴,都能够有效缓解肛门括约肌的痉挛,缓解孩子攒肚的情况。必要的时候可以使用开塞露,如果攒肚时间比较长要及时就诊。另外,宝宝要注意饮食,关注孩子的饮食情况,如果是母乳喂养,妈妈要多吃水果、蔬菜,防止便秘。
攒肚一般在宝宝满月后出现,攒肚是一种民间的说法,实际上它是指宝宝大便规律的改变。出现攒肚儿的宝宝多为母乳喂养儿,随着母乳喂养率的提高,宝宝2~3天或4~5天,有的甚至于15天不排大便也无痛苦表现,待到排便仍为黄色软便,无硬结,量也不是特别多,这种现象称为攒肚。
宝宝出现攒肚现象,虽然是母乳喂养的正常大便,妈妈不用过于着急。但有研究提示,此时的母乳量对宝宝来说刚够或略有不足,因此也应调整到理想的大便次数,就是每天1~2次。以更好的保证婴儿期的快速新陈代谢需求和抓住时机培养小宝宝良好排便习惯,做到有效预防日后的便秘发生。
爸妈可以采取以下的措施
1.定时把大便。因攒肚现象一般在2个月左右开始出现,所以在此时训练孩子定时大便(如每天早、晚把大便)让孩子很早就形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2.每天坚持做腹部按摩。
2.1用手掌轻轻摩擦婴儿的腹部,以肚脐为中心,由左向右旋转按摩10次休息5分钟,再按摩10次,反复进行3回;
2.2婴儿仰卧,抓住婴儿双腿做屈伸运动,即伸一下屈一下,共10次,然后单腿屈伸10次。这样会帮助宝宝肠蠕动,有利于大便排出;
3.适当多喝水。对于胖宝宝的攒肚出现,可以每天在两次奶之间喂一些白开水或菜水、果水,待到满6个月以后添加辅食就可以彻底解决这种大便状况了。
4.增加奶量。如果孩子大便减少,体重增加不理想,是因为母乳不足引起的,那么可以及时给孩子增加一些配方奶;如果宝宝已经4个多月了,还可以添加一点大米汤,就能较好的改善大便的状况。
5.刺激肛门排便。每天两次在宝宝吃奶后20~30分钟左右,用油质外用药(如金霉素软膏)涂在宝宝肛门口,垫上软纸,轻轻推按肛门,慢慢做10次。一般很快即有便意或排便;用消毒棉签蘸上植物油,轻轻伸到宝宝肛门口处,也可引起直肠的排便。
婴儿攒肚子最多几天能好
婴儿攒肚子是指消化系统出现问题,导致食物不能正常消化吸收而停留在肠道中。这种情况通常会导致腹胀、腹泻、呕吐等症状,给宝宝带来不适和疼痛。
一般来说,婴儿攒肚子的时间因人而异,取决于多种因素,如饮食习惯、身体状况、环境等。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婴儿攒肚子的原因:
1. 饮食不当:如果宝宝吃了过多或过少的食物,或者食物过于油腻、难以消化,就容易引起攒肚子。此外,如果宝宝喝了太多的果汁或含糖饮料,也会导致攒肚子。
2. 消化系统不成熟:新生儿的消化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因此他们更容易出现攒肚子的情况。
3. 感染:某些病毒或细菌感染也可能导致婴儿攒肚子。例如,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都会引起腹泻和呕吐等症状。
4. 其他原因: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可能导致婴儿攒肚子,如过度劳累、情绪不稳定等。
对于婴儿攒肚子的治疗,首先需要找出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果是饮食不当引起的攒肚子,可以适当调整宝宝的饮食习惯,减少油腻和难以消化的食物摄入量;如果是消化系统不成熟引起的攒肚子,可以适当增加喂奶次数和量,帮助宝宝更好地消化食物;如果是感染引起的攒肚子,需要及时就医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总之,婴儿攒肚子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但如果持续时间较长或症状较严重时,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帮助。同时,家长也应该注意观察宝宝的饮食习惯和身体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预防和治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