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二孩政策(单独二孩政策是从哪一年开始的)

自2016年1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施单独二孩政策,这是我国人口政策的重要转折点。在此之前,我国实行了长达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单独二孩政策应运而生。本文将从政策背景、实施效果及未来展望三个方面,对单独二孩政策进行深入剖析。

一、政策背景

1. 独生子女政策的成效与问题

自1980年实施独生子女政策以来,我国人口数量得到了有效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明显放缓。据统计,自1980年至2015年,我国人口增长速度从每年1.5%降至0.5%。随着政策的实施,一系列问题逐渐显现:

(1)人口老龄化加剧。独生子女政策导致我国人口结构失衡,老年人口比例不断上升,劳动力人口比例下降。

(2)生育观念转变。独生子女政策使人们逐渐形成了“重男轻女”的生育观念,导致性别比例失衡。

(3)家庭养老压力增大。独生子女家庭面临着养老压力,养老问题日益突出。

2. 单独二孩政策的出台

针对上述问题,我国政府于2013年提出单独二孩政策,即允许符合条件的夫妇生育两个孩子。这一政策旨在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调整人口结构,提高生育率。

二、实施效果

1. 人口结构得到改善

单独二孩政策实施以来,我国人口结构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据统计,2016年至2018年,我国出生人口分别为1786万人、1755万人和1523万人,生育率有所回升。

2. 劳动力人口数量增加

随着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劳动力人口数量有所增加。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劳动力人口为9.1亿人,较2017年增加300万人。

3. 养老问题得到缓解

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后,家庭养老压力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关注养老问题,积极调整家庭结构,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养老条件。

三、未来展望

1. 政策调整与完善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单独二孩政策仍需进行调整与完善。未来,我国可能逐步放宽生育限制,实现全面二孩政策。

2. 生育观念转变

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有助于转变人们的生育观念。未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育观念将更加开放,家庭结构将更加多元化。

3. 养老保障体系完善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我国政府将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障体系。通过加大养老投入,提高养老待遇,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

单独二孩政策是我国人口政策的重要转折点,对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调整人口结构、提高生育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我国政府将继续关注人口问题,不断完善人口政策,为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单独二胎政策是哪一年

放开单独二胎政策应该是2013年11月15日。单独二胎正式开放,进展顺利,于2013年年底或2014年年初试行。单独二孩政策适用于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夫妇。一般地讲,独生子女是指本人没有同父同母、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

单独二孩政策不等于单独二胎政策,单独二孩,顾名思义就是指有两个孩子,计划生育针对的是孩子的数量,而不是胎次的数量,如果是两胎的话,则有可能出现三个孩子或者更多孩子的情况,这样便不符合单独二孩的政策。

公民有生育的权利,也有依法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夫妻双方在实行计划生育中负有共同的责任。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再生育子女。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

少数民族也要实行计划生育,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夫妻双方户籍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关于再生育子女的规定不一致的,按照有利于当事人的原则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十七条 公民有生育的权利,也有依法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夫妻双方在实行计划生育中负有共同的责任。

第二十一条 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免费享受国家规定的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前款规定所需经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列入财政预算或者由社会保险予以保障。

第十一条 人口与计划生育实施方案应当规定调控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优化人口结构,加强母婴保健和婴幼儿照护服务,促进家庭发展的措施。

单独二孩政策的开放时间是

单独二孩政策的放开时间如下:

2013年11月15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外发布,其中提到“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标志着“单独二孩”政策正式实施。

单独二孩政策适用于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夫妇。一般地讲,独生子女是指本人没有同父同母、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单独二孩是指有两个孩子,计划生育针对的是孩子的数量,而不是胎次的数量。

从新生儿结构来看,二孩比例在不断上升,证明二孩政策红利仍在持续:在2013年实施“单独二孩”政策、2016年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中国二孩及以上的新生儿人口占比总体呈上升趋势,从2014年的38%增长至2022年的56%,并在2017年超过一孩占比,已育家庭比未育家庭更倾向于多生一个孩子。

中国人口结构性问题日渐突出。

据统计,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开始减少,比上年减少345万人;2023年以后,年均减少约800万人。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

单独两孩政策不会造成大的压力

实施单独两孩政策,不会对我国粮食安全以及教育、卫生、就业等基本公共服务造成大的压力。我国粮食安全以及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配置规划,均是以2020年总人口14.3亿人、2033年前后总人口达到峰值15亿人左右作为基数制定的。

国家统计总局数据显示。

2002年至2012年这十年间中国平均每年出生的人口超过1600万,考虑自2010年起人口出生率呈现的上升趋势来推算,2013年出生人口应该仍然不少于这个数字。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及年度人口变动调查数据推算,按照现行生育政策,人口增长惯性趋弱。2011年,15岁至49岁育龄妇女人数达到3.8亿的峰值,20岁至29岁生育旺盛期妇女人数达到1.1亿的“小高峰”,之后趋于减少。育龄妇女结构的变化,加上人口老龄化导致人口死亡率上升的影响,将使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

2014年中国共有20多个省将出台单独二孩生育政策,经过测算,一年中国增加的新生儿将不会超过200万。中国有可能在2014年迎来1700~1800万新生儿。

生育政策调整,必然带来人口数量增加。预计政策调整后,今后一个时期,出生人口将适当增加。2015年总人口在13.8亿人以内,不超过13.9亿人的“十二五”规划控制目标,在未来的5到6年中,如果每年都会有不少于1700万的新生儿,必将带来社会、经济等各个层面的影响。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第十八条 国家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

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再生育子女。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少数民族也要实行计划生育,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

夫妻双方户籍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关于再生育子女的规定不一致的,按照有利于当事人的原则适用。

双独二孩和单独二孩是什么意思

双独二孩和单独二孩都是中国政府在计划生育政策中实施的生育政策。

双独二孩政策是指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这一政策于2011年11月开始实施,主要是针对那些双方父母都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允许他们生育第二个孩子。这一政策的实施,旨在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同时保持人口数量的合理增长。例如,如果一对夫妇的双方父母都是独生子女,那么这对夫妇就可以合法地生育第二个孩子。

单独二孩政策则是指夫妻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这一政策于2013年12月开始实施,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扩大生育政策的覆盖面,使更多家庭有机会生育第二个孩子。这一政策的实施,有助于平衡家庭结构,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例如,如果一对夫妇中有一方是独生子女,那么他们也可以合法地生育第二个孩子。

这两种政策都是中国政府在计划生育政策中的调整,旨在适应社会发展和人口变化的需要。通过这些政策的实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家庭的和谐与幸福。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政策的具体实施细则和地区差异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在具体操作时还需结合当地政策进行了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

    本文地址:https://www.shdoqs.com:443/yuer/27737.html

标签: